在老城区西南隅街道公园巷社区,有一位痴迷“毛猴”的手艺人——李宏超。今年59岁的他,在30多年前接触到“毛猴”的制作技艺,从此醉心其中,并不断研究发展。前段时间,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到新加坡参展,让外国友人在“毛猴”的世界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一篇报道 打开制作“毛猴”的新世界
“毛猴”作品惟妙惟肖,精致灵动
李宏超是偃师区大口镇马村人,从小就跟着祖辈学习面塑、大漆等传统技艺。30多年前,李宏超在《洛阳日报》上看到一篇报道提到,洛阳有一位面塑达人叫叶蕻,叶蕻的父亲叶孝贤擅长制作“毛猴”工艺品,这让他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时,我还不知道‘毛猴’是什么,就觉得名字特别有意思,于是辗转联系到了对方。”李宏超说,他跟叶孝贤见面后得知,对方是北京人,20世纪50年代来支援洛阳建设,就把“北京毛猴”的制作技艺带到了洛阳。
这一次见面的时间非常短,李宏超没好意思提出学习“毛猴”制作技艺的想法。不过,那些惟妙惟肖、四肢舞动的猴子形象,着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那以后,李宏超凭借记忆中的“毛猴”形象,多方查找资料,潜心研究“毛猴”制作技艺。
“他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安静地坐在工作室里,看着眼前的材料,思考怎么做出一个完美的作品。”李宏超的妻子郑俊荣说,为了制作“毛猴”,李宏超经常在夏天拉着她去山里收集蝉蜕及各种形状的石头、木头,一去就是大半天,尽管又累又热,但只要发现了形状好的材料,李宏超总是兴奋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