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洛阳牡丹历史悠久,它不仅是一种花,也是河洛人文历史的丰富载体。古人奉牡丹为国花,饮食起居等生活细节随处可见牡丹元素。在洛阳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与牡丹有关的珍贵文物俯拾即是。
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在即,请随记者一起畅游博物馆,探秘牡丹花城,沉浸式体验十三朝古都的前世今生。
明代龙泉窑牡丹纹瓷坛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人们研究吃的历史几乎和国史一样悠久。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出文化、吃出趣味;从研究食材到研究食器,再到研究生活美学,河洛先民可谓苦心孤诣。
牡丹国色天香,象征着富贵美满,故而很多朝代都把牡丹作为器具上的纹饰。用这些家伙什儿吃饭的古人,心情得是多么舒畅!
食盒上绘牡丹
这个清代彩绘四层木制食盒,是老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收藏的“老古董”,半人多高,两个壮汉才能抬动。食盒正面绘着“富贵牡丹图”,背面绘着“杨六郎挂帅图”,美观实用,精致体面。
清代彩绘四层木制食盒 (资料图片)
食盒是旧时人家盛放食物的常用器皿。古时没有打包食物的一次性餐具,想郊游赏牡丹、吃野餐,或是走亲访友送些吃食,就得用到食盒。对老洛阳人来说,食盒是带着生活温度的物件,承载着风俗人情与饮食文化。
古时的食盒有木、竹、藤、珐琅、漆器等材质,有的大得像箱柜,有的小得像耍货,做工精巧,滴水不漏。食盒上大都有抬手或提手,便于携带行走。
士绅名流登门访友,无以为敬,最贴心实惠的做法便是自带佳肴下酒助兴,提前备些可口小菜、稀罕瓜果、精美点心什么的,装进大食盒,令家丁抬着,到了朋友家,潇洒地一挥手:哥们儿,下酒菜已备好,喝两杯?
礼多人不怪。这种抬着食盒上门的朋友礼貌周全,叫人想不欢迎都难。
富家千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须由丫鬟从厨房取饮食装进食盒,送到闺阁之中就餐。
小户人家饮食简单,饥荒年月甚至食不果腹,平日里用不到食盒,但若遇到婚丧嫁娶之事,也会用食盒准备聘礼或祭品,以显庄重。
洛阳乡间至今仍有回礼(俗称回篮儿)风俗:亲友行礼完毕,主家要回送鸡鸭鱼肉、豆腐粉条、馒头等食品。旧时人们多用食盒或竹篮盛食物回礼,现在有些人家图省事儿,直接用一次性红色塑料袋。
上流阶层行礼、回礼甚为讲究,必用食盒。这个清代彩绘四层木制食盒是旧时官府用品,能装一头烤乳猪、一只烤全羊,你说牛不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