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学科带头人,带领着年轻的团队,日夜奋战在抢救危重患者的“第一线”。
她,是学科带头人,带领着年轻的团队,日夜奋战在抢救危重患者的“第一线”;在这里,急、难、险、脏、累的工作压力,让许多医务人员望而却步。而她却以执着的毅力和艰辛的付出,坚守着脚下的岗位,迎难而上,以无怨无悔的奉献谱写出人生赞歌。
吴莉娟,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历,现任洛阳东方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河南省医院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重症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毒救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河南省体外生命支持分会委员,洛阳市第二届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重症医学控制中心副主任。曾研修于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所、上海中山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浙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等。擅长各类危重病人的急救复苏,危重症、神经系统疑难病症的诊断处理及神经电生理研究。
从事医疗工作三十余年,多次获得市级、院级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德技双馨、技术比武能手、技术精英、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荣获2015年河南省“中原健康好卫士”,2017年“洛阳市劳动模范”、2018年“洛阳市第三届优秀名医”及东方医院建院60周年“东方骄子”、“123人才培养计划——东方学者”等称号。
重症医学科(ICU)顾名思义,面临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病人病情危重,病情瞬息万变,每一个变化都有可能危及生命。救治难度大、风险大,医疗工作量大、要求高,是这里工作的特点。早期、快速、准确的判断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各监护参数的分析、诊断、治疗、用药、安全管理等等,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细小的疏忽,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ICU的工作繁重而紧张,身为科主任,她总是以身作则,一心系在危重病人身上,所有的危重病人都亲自参与抢救,深更半夜被叫到医院是常有的事,常常是24小时不离开,整夜守在病人床边,和其他医生一起一边观察,一边处理,直到病人病情稳定顺利转出ICU。为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时亲自为患者拍背、排痰,擦除痰液。一个危重病人进入ICU,她都是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紧张而有秩序地忙碌着,她有一个强烈的信念:就是要让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脱离危险。一个病人,少则二、三人,多则七、八人在围着抢救,翻身、拍背、吸痰、用药、清洗、检查……
吴莉娟总是亲自为患者仔细做体格检查,细致为病人听诊,认真查看记录各种仪器设备的数据,在诊治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沉着冷静分析病情,寻找最佳有效的治疗方案。在ICU,很难借鉴前人的经验,因为病人病情的多样性,ICU的医护人员不但专业知识要过硬,还要掌握更加全面的、多学科的知识。对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常常守在床边认真观察,及时调整用药。坚守在病人床旁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有时病人出现病情变化,无论多晚,也要从家赶来指挥抢救。
一个周日下午,一对年轻的夫妇因不明原因昏迷被送入ICU,其中一人呼吸、血压全无,另一人呼吸急促,血压不稳定,ICU医护人员紧急投入抢救,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改善循环等,有条不紊,她与值班医师一起守护在病人床边一天一夜,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病人生命体征终于慢慢稳定。次日中午,一个心跳骤停、心肺复苏的学生又被送入ICU,她接着投入到新的抢救中,时隔3个多小时,又一个坠落伤的危重患者接踵而至,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纠正休克……,与家属沟通,与远在外地的学生家长电话联系,讲述病情……,持续到晚上10点多钟,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吃饭,时隔三小时,午夜的电话铃声响起,学生的病情再次变化,血压不稳,她急匆匆赶到病房,又是一夜守护,等病情稳定,已是东方泛起微光之时,尽管已经疲惫不堪,但还要认真参加交班,查房,与医生们商讨抢救治疗的方案,开始新的一天工作。除夕之夜,万家团圆,欢声笑语;春节放假,走亲访友,外出游玩,而ICU的主任则带着科室人员还穿梭忙碌在危重病人床前,充斥在他们耳边的不是鞭炮声,而是呼吸机、监护仪的声响和报警声。
ICU自成立以来,吴莉娟带领的重症医学科这个高工作负荷、高工作压力、高纠纷隐患的科室不但做到了零投诉,而且获得了病人及家属的肯定,有的病人病情稳定转出ICU后要求转回ICU,也有的不愿意转出ICU,多次收到家属出于感谢送的“红包”,家属的感谢之情显得特别真诚。在感谢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之际,也向家属表明,红包一律拒收。对暂时退不掉的红包,就将钱缴入患者的住院费。ICU实现病人零投诉,这背后付出的艰辛是常人想不到的。除了医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以及一切为病人着想的负责任态度之外,与病人及时良好的沟通,不厌其烦地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无论遇到性格暴躁还是挑剔苛刻的患者及家属,她都和风细雨、耐心细致与家属沟通,尽量满足病人的愿望。对医生来讲,每一个生命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吴莉娟懂得只有医患双方一条心,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来挽救病人。
身为科主任,不但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过人的胆量,更要有出色的管理才能。通过完善诊疗规范、救治流程,加强科室管理,不断提升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技术水平,带领团队凭借着规范的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血液净化、心肺脑复苏、感染控制和营养支持等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每年救治急危重症患者近900例,成功救治了重症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急性心衰、急性肾衰、心肺复苏后、多发复合伤等危重症患者。对危重病人的急救复苏,ARDS、感染中毒性休克、脓毒血症、创伤失血性休克、重症胰腺炎、呼吸衰竭、全身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危重症能快速做出判断,及时处理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病症,解决科内专业技术难题,承担全院会诊及二线值班。熟练掌握并指导下级医师进行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机械通气、支气管镜诊疗等技术操作。通过不懈努力,该科重症救治、诊疗及护理工作均日益规范化,人员更加专业化,管理趋向科学化、精细化,大大降低了重症病人的医院感染率和死亡率,收治的患者中,疑难危重症患者比例大大增加,死亡率却逐年下降,医院感染率亦大幅度下降。
吴莉娟注重学科建设,强化科室业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有预见性地制定各年度新技术、新业务发展方向及实施方案,鼓励医生护士参加学术交流;学习并运用科学管理工具,不断提高科室管理水平,对科内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进行业务轮训,科内医师全部取得专科资质,并培养专科住院医师10余名及技术全面的主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2名,协助培养研究生1名;多次对基层医师进行培训授课,到县、乡级卫生机构指导医师提高技术能力,并督导重症医学专业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和提高。科室员工多人获得医院技术能手、优秀员工等称号,目前取得重症医学专科资质的医师达100%。对于临床工作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讲座及技能培训,形成“比学赶超帮”的良好氛围,彰显科室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她还非常重视对年轻医生的带教指导,以身作则为年轻人树立榜样,不管年轻医生在工作中遇到任何问题,都会毫无保留的传授。在她的带领下,重症团队成长为一支技术过硬、应变能力强、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在保障日常救治工作的同时,圆满而出色地完成了疫情防控、援鄂、援疆等工作。
吴莉娟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坚持医疗工作“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练就了精湛的医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高尚的医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工作热情,深受同行的敬佩,赢得了病人及家属交口称赞。做一名称职的医生,做一名对医院发展有用的人,吴莉娟用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以坚忍和执着为患者点亮生命的灯火,护佑着生命之舟。
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