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会盟等地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作物补种改种,老君山、重渡沟等景区开门迎宾,全市中小学校陆续分批开学……连日来,从乡村到城市,洛阳正加速“满血复活”。走出疫情阴霾、修复洪涝创伤,灾后重建如何蹄疾步稳?复工复产能否马力十足?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孟津会盟等地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作物补种改种,老君山、重渡沟等景区开门迎宾,全市中小学校陆续分批开学……连日来,从乡村到城市,洛阳正加速“满血复活”。走出疫情阴霾、修复洪涝创伤,灾后重建如何蹄疾步稳?复工复产能否马力十足?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灾后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解近忧,也要谋远虑。从短期看,从农田补种、道路修缮到学生开学,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事关民生幸福和社会稳定大局。从长期看,更要抓住重建家园的窗口期,通过工程性措施补短板、强基础,解决城市内涝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防洪标准、完善防洪体系。总之,灾后重建不只是简单恢复原貌,而是要着眼于查漏补缺,实现防灾能力的“版本升级”。
进一步讲,灾后重建也不只是家园重建,更是发展升温、信心回暖。部分受灾群众刚刚脱贫,既要打好巩固脱贫成果的“组合拳”,扎实防范返贫致贫风险,更要解决群众稳岗增收的长远问题。这就需要通过落实税费优惠等扶持政策,帮助受灾企业渡过难关,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潜能,让受灾群众拥有更稳更高的收入,也能提振全民抗灾的信心和底气。可以说,它是“原地起立”的帮扶,更是“发展起跳”的契机。
有人说,“救灾要急,重建要慢”。急,说的是灾情十万火急,救灾刻不容缓;慢,不是消极懈怠,而是要坚决避免急功近利,撑起防灾抗灾“长效伞”。具体而言,既要立足于抵御灾害“防”灾,带着更超前的意识和更具前瞻性的思维,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实施方案,为城防农防、流域治理固本强基,也要着眼于“抗”灾,把灾后重建与“项目为王”“万人助万企”等贯通起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把工作做得更足、更实、更细,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强筋壮骨”。(郭旭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