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夯土城墙“现身”西工区健康西路小游园附近,引起市民关注。该城墙前方立有石碑,标注其为“洛阳东周王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段城墙有什么故事?连日来,记者查阅相关志书并采访了文史专家。![](//news.lyd.com.cn/pic/003/004/602/00300460212_93a6d2b5.jpg)
东周时期仅存的处于地面以上的夯土城墙遗迹
记者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为查清我市文物古迹的实际情况,我市自1952年起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这段夯土城墙在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并被确定为东周王城城墙。
“这段夯土城墙确为东周王城的西城墙,已进行保护修缮。”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商周研究室主任程召辉说。该城墙为一段残墙,长约20米、宽约15米、高约5米,在保护修缮前,残墙周围被新开发的楼盘包围。
洛阳东周王城遗址位于今王城公园一带,通过进一步的考古和研究表明,东周王城城墙始建于春秋中期,战国至秦汉时曾多次修补。到西汉后期,整座城池开始荒废,后在此基础上兴建了汉代河南县县城。
程召辉介绍,这段城墙,在东周王城历史上有明确记载,因此具有历史标志和建筑标本作用,是研究东周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东周时期仅存的一处处于地面以上的夯土城墙遗迹。
为了抢救这处珍贵的遗迹,全面展示东周王城城墙独具特色的价值内涵,发挥其对公众教育和服务的功能作用,自2015年起,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残墙开展防风化处理、土坯回填等保护修缮措施。2020年12月,东周王城城墙遗址的保护修缮工程完成验收。
夯土城墙见证东周建都洛邑历史
《洛阳市志·文物志》记载,周公营建洛邑(今洛阳),新建成的洛邑又称成周。东周王城位于西周成周城之西、涧河两岸。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都于王城,史称东周。这一年,是东周的开始。周平王是东周的第一个王。
《元河南志》记载东周王城,“西过涧水,南临洛水”;《国语·周语》记载,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洛斗,将毁王宫”(意思是谷水和洛水同时涨水,将要冲毁王宫)。根据以上记载,考古工作者自1954年以来,通过考古调查和勘探,发现了东周王城遗址。
《洛阳市志·文物志》记载,东周王城城址略呈正方形,四周有夯土围墙。北墙保存较好,西起东涧沟村,向东经纱厂、春晴路北侧,到光华路北端,全长2890米,墙宽8米至10米。南墙经过兴隆寨村,东越过涧河,过瞿家屯村,残存长900米,宽14米左右。南墙全长约3400米,东段被洛河河水冲毁。西墙曲折,经过东涧沟村,在小屯村和王城公园一带,城墙沿涧河东岸曲行,穿中州路至牡丹大酒店西侧,进入七里河村,全长3000余米,墙宽15米左右。东墙北起光华路北端,经市一商干校南行,总长约3500米,墙宽15米左右,南半段被洛河河水冲毁。城墙全部为夯土所筑,夯层厚约10厘米。
《洛阳市志·文物志》收录了《东周王城实测图》,东干沟村、西干沟村、小屯村、七里河村、瞿家屯村等均位于东周王城遗址的范围内。
史书记载,东周王城城内宫殿建筑,排列有序。郭城四周各有3个城门,共12门。每门有道路3条,宽20步。城内经、纬路各9条。王宫建在中央大道上,在王宫的左边有宗庙祖堂,右边有社稷神坛,前面是朝会群臣诸侯的殿庭,后面是商业贸易集市。这种“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建筑布局,对后世都城的设计、建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东周王城城墙总长近1.3万米,现存的这段城墙长度约20米。这段东周王城城墙,不仅见证东周建都洛邑历史,也成为触摸东周历史的真实载体。(记者 余子愚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