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新安县有一个铁门镇。铁门镇依山傍水,地势险要,素有“洛阳西大门”之称。镇上有座全国独一无二的博物馆——千唐志斋博物馆,专门收藏历代墓志铭。
张钫书房
馆名:千唐志斋博物馆
馆址: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西北隅
馆藏珍品:历代墓志铭等石刻文物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洛阳市新安县有一个铁门镇。
铁门镇依山傍水,地势险要,素有“洛阳西大门”之称。
镇上有座全国独一无二的博物馆——千唐志斋博物馆,专门收藏历代墓志铭。
冬日可爱,鸟鸣啁啾,清冷幽静。草木深处,几排窑洞,青砖灰瓦,尽显岁月沧桑。一千多方唐人的墓志铭,端端正正地镶嵌在墙壁间,志石没入墙体,只露志文“正脸”。
这种奇特的陈展方式,令人震撼。踱步其间,恍如看见一张张古人的面孔,探出历史的缝隙,张望诉说。
那是历史的真实记忆,难以磨灭,铭之不忘。
镶嵌在墙体内的墓志铭
爱国志士,圆梦故里
千唐志斋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的创始人,是辛亥革命元老、爱国民主人士张钫。
据博物馆宣教部工作人员郭珍珍介绍,张钫是铁门镇人,生前酷爱收藏金石字画。
1931年起,他从全国各地广泛搜购墓志石刻、碑碣、石雕,陆续运回故乡铁门镇,收藏保存。
其中的志石,大多出土于洛阳地区。
俗话说:“生于苏杭,葬于北邙。”洛阳乃十三朝古都,城北的邙山土厚水低,自古被视为最宜安葬的风水宝地。古往今来,“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墓葬中的随葬品,吸引了盗墓贼。他们盗走金银财宝,将笨重的志石丢弃。清末修建陇海铁路,行经邙山脚下,大量的墓志石刻被人们从地下挖掘出来,弃置于民间瓦舍、田间地头。
张钫认为这些志石是珍贵的文献史料,不忍见其毁损、流失,于是苦心收集珍藏。
1933年,他在自家的花园内建成15孔窑洞,将一千多件志石镶嵌于窑洞、天井院、走廊的墙壁上。如此,一可直观展示志文,二可防止藏品被盗,三可节省砖石工料,一举多得。
因为这些志石中有1191件唐志,故而国学大师章太炎(又名章炳麟)受张钫之邀,为之题额“千唐志斋”。
新中国成立后,张钫将毕生珍藏悉数捐献给国家。
据统计,千唐志斋博物馆所存唐志几乎占中国迄今出土唐志的1/3,是全国收藏唐人墓志最集中的地方。
馆内今存有张钫收集的各类藏石1419件,除了1191件唐志外,还有西晋、北魏、隋、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墓志,以及历代造像、经幢、碑碣等石刻艺术品。
石刻唐书,珍贵史料
墓志是记述死者生平的碑文,刻在青石上,随葬于墓穴。墓志分上下两层,上为墓志盖,下为墓志铭。
千唐志斋博物馆的墓志铭,志主身份驳杂,既有名流雅士、皇亲国戚,也有平头百姓、无名宫女。
一块墓志,概括了一个人的一生。即便是小人物的墓志铭,也往往于字里行间,勾连着历史大事件,浓缩世态万象。
它们不是历史的“边角料”,而是今人研究古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宝贵史料。
有人说,千唐志斋博物馆,是一部精妙绝伦的石刻唐书,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唐人生活画卷,诚不虚言。
看点:程思义墓志铭
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女皇曾任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镇压异己。这些酷吏狐假虎威,罗织罪名,枉杀无辜,民怨沸腾。
这方墓志铭记载,当时人人自危,“王侯将相,连头下狱,伤痍诛斩,不可胜数”。程思义是大理寺官员,类似高级法官。他秉公执法,“志重平反”,得罪了来俊臣,被其陷害,死于非命。
看点:女道士马凌虚墓志铭
马凌虚是洛阳圣武观的女道士。她姿色出众,能歌善舞,因厌恶红尘,投身道观,只求远离纷扰,安度余生。不料,“安史之乱”爆发,她被安禄山的幕僚掳走,不堪凌辱,绝食而亡。
唐代龟形墓志
看点:唐代卢公亮夫妇龟形墓志
此乃国家一级文物。墓志通常为方形,这方墓志形制独特,龟身虎头。龟是传说中的瑞兽,象征长寿安康。墓志形状如龟,意在保佑子孙兴旺、吉祥长寿。
志主是唐代文臣卢公亮及其夫人。这点也很特殊,因为常见的墓志多为单人制,这个却是夫妻合葬共用一方墓志。
看点:唐代袁公瑜墓志铭
这方墓志铭,由大名鼎鼎的大唐“神探”狄仁杰撰文。
志文中的袁公瑜很有才能,曾任大理寺丞,执法严明,恪尽职守。狄仁杰很欣赏他,在其去世后,亲自撰文纪念。
看点:张子温墓志铭
墓志铭意在传世,多由名家撰述、书写,辞藻华丽,字体讲究。
张子温是张钫的父亲。他的墓志铭,由章太炎撰文、于右任书丹、吴昌硕篆盖,集近代文章、书法、篆刻名家之大成,堪称“近代三绝”。
看点:名家字画石刻
张钫曾以高价收藏名家字画,让工匠效仿临摹,刻在青石上“备份”,以便长久保存。所以,除了墓志铭,馆内还藏有不少名家字画石刻。
譬如明代董其昌所书《典论·论文》行草长卷石刻,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竹姿四态屏图石刻,清代洛阳籍书法家王铎的书法石刻,以及晚清大师吴昌硕的书画石刻等。
尾声:谁非过客,花是主人
千唐志斋博物馆,是张钫的私家花园——豫西名园张家花园的一部分。
园内正中有座独立的小石屋,建于1918年,原是张钫的书房,青砖为体,朴素典雅,窗户上边是张钫所题的“谁非过客,花是主人”。
康有为与张钫私交甚好。1923年,康有为受邀到张家花园小住,与张钫谈书论画,并为花园题名“蛰庐”,寓意张钫虽然暂时蛰伏于乡野,终有一日会东山再起,成就一番事业。
千唐志斋博物馆,守护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可算是张钫成就的“大事业”。
据悉,千唐志斋博物馆新馆正在布展,即将开馆。新馆的设计者,是张钫的孙子——台湾建筑设计师张枢。郭珍珍说,新馆将以更为现代化的形式,展示更多的墓志石刻等文物。
人生百年,转瞬即逝。谁非过客?花是主人。得留吉光片羽造福后人,那便值得。(记者 张丽娜 通讯员 郭珍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