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探秘华夏之光——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洛阳网—洛阳晚报 2020.03.14 13:25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核心提示:

受疫情影响,全市博物馆暂时闭馆。去不了博物馆咋办?“云参观”。这不,前些天,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展览”,通过连续三日的网络直播,带领观众在线参观,反响甚好。

  洛阳目前有77座博物馆。据了解,今年我市将大力建设“博物馆之都”,在已有博物馆的基础上,在建、续建洛阳仓窖博物馆、万里茶道博物馆等18座博物馆,重点打造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等15座精品博物馆,建成3座“实体+数字”博物馆。假以时日,全市博物馆总数将超过100座。 洛阳的这些博物馆有何特色?有啥宝贝?我们陪您逐个儿去看。

——编者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记者 曾宪平 摄

  受疫情影响,全市博物馆暂时闭馆。去不了博物馆咋办?“云参观”。这不,前些天,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展览”,通过连续三日的网络直播,带领观众在线参观,反响甚好。

  该馆副馆长侯玉珂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已被列为本年度我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此次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的表现形式讲好“二里头”故事,弥补大家不能到现场看展览的遗憾,不过是牛刀小试。

  错过了“云展览”不要紧,我们梳理了重要看点,您不妨收好这张报纸,待他日开馆,按图索骥,大饱眼福。

  -馆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馆址:洛阳偃师翟镇二里头遗址区南300米处

  -距离:距离市区大约30公里

  -看点:夏朝文物、建筑风格

  -开馆时间:目前闭馆中。开馆后可以网上预约取票免费参观

  王朝密钥

  记住“夏都”这两个字,它是开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密钥。

  中国人自称华夏子孙,“华夏”一词与夏朝息息相关。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距今四五千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只存在于古文献中。

  夏都,此处特指斟鄩(zhēn xún)。史载,夏朝几度迁都,直到定都斟鄩才安定下来——从第三任君主太康至末代君主夏桀,夏朝皆以斟鄩为都城。

  斟鄩在哪儿?过去只在传说中。现在它有了具体的坐标指向——洛阳偃师。

  1959年,考古学家徐旭生在偃师发现了二里头遗址。此后,几代考古人在此地进行了大半个世纪的探索,相继发掘出了大约一万件夏朝文物,提出“二里头遗址乃夏都斟鄩所在地”这一重大考古论点,并基本厘清了都城的范围及祭祀区、宫殿区、作坊区等功能区的遗迹分布情况。

  这标志着夏朝从传说开始具化为真实的、可感知的历史。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宣教部主任白雪说,这是一座集中展示夏都文化、二里头遗址、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专题类博物馆,是一本立体的、鲜活的夏朝历史书。读懂它,便读懂了夏朝。

  看点:馆外井字形小路

  参观这座博物馆,一定要远观近瞧。馆外那些窄长的、铺着石子的井字形小路,是仿照夏都道路形制铺设的。四千多年前的河洛先民,已经将道路规划得清清楚楚。阡陌纵横,由此肇始。

  看点:世界上最大的夯土单体建筑

  倘若从空中俯瞰,您会发现,这座博物馆很像一把巨大的钥匙——没错,二里头文化正是开启中华文明的密钥。

  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夏朝的夯土宫殿区、铸铜作坊区。这表明,夏朝人住的是夯土房屋,且已使用铜器。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人员由此得到灵感,采用现代夯土工艺,结合紫铜、清水混凝土等元素,设计了这座博物馆——世界上最大的夯土单体建筑。

  馆内的墙面、房顶皆有夯土、紫铜装饰,大气端庄。

  展厅概况

  馆内有五个展厅。展厅设计巧妙,顺序相连,跟着指向牌前行,便可逐个儿参观。

  第一展厅主要展示夏朝的起源及兴衰史,厅内有大禹治水浮雕、夏朝陶器等。

  第二展厅展示夏朝礼器、乐器、兵器,以及从二里头遗址“搬”过来的夏朝墓葬坑、祭坛复制品等。

  第三展厅用多媒体显示屏等高科技形式,展现夏都祭祀区、宫殿区、作坊区的分布格局,以及夏都的建造过程,您能通过互动游戏为夏都选址、调动工匠建宫殿。

  第四展厅主要展示夏朝的耕种方式、农耕用具,以及二里头区域的生态环境。

  第五展厅展示的是有关二里头遗址的考古资料、人物志。

  馆藏宝物

  ●看点:大禹治水浮雕(第一展厅)

  专家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四五千年前的洪水遗迹,那正是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时代。

  相传,上古时期洪水泛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率领民众疏通河道,战胜了洪水。众望所归,这位治水英雄被“票选”为领袖,建立夏朝。

  第一个王朝为何取名为“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在古籍中,“华”与“夏”是同义词,“华”即“夏”,“华夏”等同于中原。

  夏朝领域在中原一带。大禹治水的范围主要在黄河中游。他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其中豫州位于天下之中,在今河南省所在地。

  ●看点:陶蟾蜍(第一展厅)

  陶器是夏朝人离不开的生产、生活用具。夏都斟鄩位于河洛平原,这里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造陶器得天独厚。馆内有盛酒的陶爵、温酒的陶盉(hé)、烧饭的陶鬲(lì)、盛水的陶罐等陶器。

  陶蟾蜍匍匐在地,生动逼真。在古人眼里,蟾蜍是吉祥物。

  ●看点:绿松石龙形器(第二展厅)

  龙象征智慧、力量、吉祥、尊贵,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绿松石龙形器的发现,使中华龙有了最早、最真实的依据。

  这件宝物是在二里头遗址的墓葬坑中被发现的,龙身用2000余片绿松石粘嵌而成,华美异常。

  ●看点:乳钉纹青铜爵(第二展厅)

  爵是酒具,在夏朝乃身份的象征,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权使用。

  此物号称“华夏第一爵”,是罕见的夏朝青铜器,典雅高贵,器型舒展轻盈。

  ●看点:七孔玉刀(第二展厅)

  七孔玉刀长65厘米,纹饰精美,刀身上有七个圆孔,可能是丧葬礼器,象征王权。

  ●看点:骨猴(第二展厅)

  难以置信,夏朝的手工艺品精妙如斯!这个微雕骨猴仅有小指肚大小,猴脸人身,抱膝蹲坐,透过放大镜才能看清。

  ●看点:作坊区工作模盘(第三展厅)

  夏都作坊区生产各类劳动、生活器具。馆内的陶器、铜器、骨器、绿松石器等,大都来自夏都作坊区。夏朝工匠多是奴隶出身,身份低贱,生活困苦,但他们心灵手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怎么样,过不过瘾?还有好消息:据悉,目前我市已启动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期工作。我们还将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合作,组建早期中国(夏文化)研究中心。

  春暖花开,未来可期。(洛阳晚报记者 张丽娜)

[ 责任编辑:崔利利 ]
返回洛阳网首页>>
汝阳县直中学积极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汝阳县直中学积极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宣...
  • ·花椒木工艺品盘出乡村振兴“金疙瘩”
  • ·新安县五头镇:花样水饺樱桃造 特色产业助增收
  • ·“邻里微网格”:让居民“坐”享幸福时光
  • 男子醉酒憋尿险丢命!医生紧急提醒
    男子醉酒憋尿险丢命!医生紧急提醒
  • ·口服胶原蛋白对护肤到底有没有用?
  • ·春天易上火怎么办?
  • ·健康快讯:河科大二附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开诊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快讯!洛阳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
  • 江凌调研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 2024年度全国乡村文旅带头人支持...
  • 牡丹阁迎客流高峰:花式宠客吸引...
  • 洛阳机场一季度货邮吞吐量同比增...
  • 新安县五头镇:花样水饺樱桃造 特...
  • 太空牡丹的奇异变化
  • 祝贺!洛阳姑娘李柯雯入选国家女...
  • 快讯!洛阳市“4·15”全民国家安...
  • 洛阳发布坚决抵制回流药品告诫书 ...
  • 百姓呼声
    万众一家三期住..
    洛阳中心医院违..
    建议在邙山建设文学主题或名人主题公园
    涧河有处桥段漂浮着大量泡沫污染物?
    精彩图片
    济新高速公路项目...
    牡丹奇妙游 精彩引...
    牡丹花开隋唐城【...
    牡丹公园:打造诗...
    精彩热帖

    满园春色关不住

    油菜花开引人来

    花开迎春

    隋唐随拍
    /汝阳天心寺考
    /村戏
    /冬日取暖的事儿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