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陈俊武院士80岁那年作的一首小诗。“情未了”“又启程”,寥寥数字,饱含着一位老党员、老科学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与气度。
耄耋老翁忆平生,
有志年华事竟成。
亦老苍天情未了,
扁舟浩海又启程。
这是陈俊武院士80岁那年作的一首小诗。“情未了”“又启程”,寥寥数字,饱含着一位老党员、老科学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与气度。
陈俊武院士在他的自传文稿《未了的石油情结(事业篇)》中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了总结。他认为,35岁到60岁是创新的高峰期,从“有勇少谋”到“有勇有谋”,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成“少勇多谋”,从战术型走向战略型。“35岁前读了些书,70岁前做成了几件事,80岁仍为石油前景操劳,仅此而已。”
“自我审视此生,在事业上能够取得一些成就,应归结为机遇、勤奋和才智三个方面。机遇实现一代伟业,勤奋成就一番事业,才智完成一项作业。”陈俊武院士说,“机遇对人的短暂一生至关重要。我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百业待兴,苍天于我可谓厚矣!勤奋是从少年时代培养出来的,尽管来自多种因素,但主观努力是不可少的。才智多少有先天的因素,但后天的发掘与训练也十分必要。”
人们看到了他的成功,他却更愿意分享他的遗憾。在日记里,陈俊武清晰记录着自己的遗憾和“败笔”。他说:“人非完人,我不敢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相反却看到若干失败和不足。有些技术课题由于方向看不准、目标不明确或难度估计不足,以至于成功后未能推广应用。这其中,固然有其他方面原因,但我作为技术负责人难辞其咎!”
抛开石油,陈俊武更多的是对家人的深深愧疚。
1957年年底,陈俊武和时任抚顺矿务局医院护士长的吴凝芳结婚。大女儿出生后不久高烧不止。而此时,陈俊武正在外地负责着一个工厂的设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一个多月后才回来。进家门前,陈俊武忐忑不安:不知道我的女儿还在不在人世间……
多年前,小女儿在骑自行车上班途中,被车撞倒,膝盖粉碎性骨折,需要住院治疗。不巧,陈俊武急着出差,只好“狠心”让女儿独自去住院。那年冬天,出差回来后,陈俊武坚持每天给住院的女儿送饭,以弥补心中的缺憾。
陈俊武和妻子曾出过车祸,双双重伤。救治多日,陈俊武才脱离了危险。伤刚好,陈俊武就投入了工作,又是出差,又是指导项目、批改作业。而此时,他的妻子还在千里之外的病房里忍受着伤痛的折磨。直到一年以后,他才从外地把妻子接回来。在此后的很多年,陈俊武只要下班回家,总是先到妻子床前,或是跟她聊聊天儿,或是为她念念报纸,用这种最简单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亲人的爱。
“回忆逝水年华,事业因有所为而有所成,也有因所未为而有所失。雪泥鸿爪,人生如斯。一生未得休闲固然是有所遗憾,但毕竟是有得有失、无怨无悔……”陈俊武说,“我今后将以平和的心态度过余生。”
去年年初,和他一起在风雨人生中走过60年的妻子与世长辞。按照妻子绿色殡葬的遗愿,陈俊武将妻子骨灰散撒黄河。处理完妻子后事,陈俊武很快恢复了按时上班状态,继续争分夺秒地研究课题。
在催化裂化过程中,无数微小的催化剂成群结队地冲向原料,在短短几秒时间里完成化学反应,把原料转化成优良的产品,牺牲了自己的全部活性;失活的催化剂来到再生器中,在700℃高温下长时间煅烧,以恢复活性;随后再冲向下一次反应……
这一颗颗细小的催化剂,都充满了牺牲精神,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履行自己的使命。
细细品味,催化裂化的反应过程和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陈俊武院士的人生历程,何其相似!
“陈俊武院士是我学习炼油技术的领路恩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信念坚定、甘于奉献、奋斗不止,就是陈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陈俊武院士的学生、中石化安庆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宫超在一次宣讲时,也用一首小诗,代表工作在祖国石化战线上的催化裂化高研班学员,向陈俊武院士表达了诚挚敬意:
洁白催化剂,
粒粒担使命。
默默守初心,
唯盼再复兴!
(洛阳日报记者 孙自豪 通讯员 刘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