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献,是香鹿山镇东韩村人,在今年脱贫攻坚中,他用科技手段,使他用最快速度,在最短的时间脱了贫,敢于立在时代的潮头,当排头兵,成为领头雁。
李文献,是香鹿山镇东韩村人,在今年脱贫攻坚中,他用科技手段,使他用最快速度,在最短的时间脱了贫,敢于立在时代的潮头,当排头兵,成为领头雁。
2017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这一年吹响了全国脱贫攻坚集结号,在这个千军万马扶贫攻坚滚滚洪流中,涌现出无
数弄潮儿,香鹿山镇东韩村的李文献便是其中一个。
李文献,1967年3月生,现年50岁,全家7口人,上有八十岁老父亲,下有二个儿女上学,属于本村贫困家庭。对于自已的贫困,文献自已也困惑苦恼,他想自身条件比别人也差不到哪里,责任田和别人一样分,身体又不残缺,怎么日子就奔不到前边去。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不甘心这样永久贫困下去。他总结了收入少的原因,只知蛮干、苦干、原始干,不会巧干、智慧干,用科技致富思路理清后他决心从这方面有所突破。恰巧2016年党的扶贫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大批扶贫干部来到村里,与村干部一道想办法、谋发展, 为村里投资金,建设蔬菜大棚二十栋,使村里的贫困
户有活干、有钱挣。好似蛟龙入大海,好似老虎上山岗,李文献认为施展自已智慧的时间到了,他决心跃身一试,积极报名种蔬菜大棚。他想自己有文化,村里给咱大棚种植,是个发家致富的好项目,自已一定能翻身。于是他到村图书室找一些关于蔬菜种植的书籍,和邻棚种植的伙计们共同探讨。第一年他种植了芹菜、黄瓜、豆角,获得了好收成。他说,种植蔬菜虽然辛苦,但比外出务工要强的多。他白天去卖菜、种植,晚上睡在大棚观察蔬菜的生长、变化、温度,结合书本认真研究管理技术。去年他的菜出现了枯叶病,瓜叶上莫名其妙出现白斑,慢慢变黄枯萎。他心急如焚,对照书上介绍,到洛阳郊区蔬菜区找老菜农请教,又请农业局农艺师到他的菜棚里指导,终于找到了原因,是湿度过大、土源微生物处理不到位所致。他马上采取措施,通风排湿,药物生物处理,解决了问题。他观察市场,走访外村大棚种植的品种及市场销售,了解到今年种植芹菜的市场还不错,就建议邻棚的伙计也种植芹菜和蒜苗,到年底一棚就可以卖到一万多元。他观察市场变化情况,研究当地人食材习性,结合别人种植销售经验,总结出一是反季节种植,二是和大商场联营效益好。他四处联络,让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为他找销售渠道。现在他和家鑫、鸿强、菲英特等超市都有往来,解决了自已的销售问题。现在他的蔬菜长势良好,一个月后就能出售,丰收在望。2016年10月份到今年年底,唯有他的大棚收益最好,预计能收入二万余元。现在他已真正脱贫,摆脱了往年受穷的困境,他说是党的扶贫政策好。
李文献在自已科技致富的同时,不忘帮助别人,他想到自已要不是党和政府提供这样的机会,怎么能脱贫。他深知别人不帮助他,怎么能走到今天,自已也应该帮助别人,帮助乡亲们和自已一道脱贫致富。他把所有经验分享给大家,凡是技术上的困惑,他有请必到,不请自到帮助乡邻。去年有一次,邻家大棚夜里被大风撕开了口子,他发现后,悄无声息忙碌了两个小时,把它盖好。这样的小事他做了很多,用他的话说:抬抬手、动动嘴就能帮到别人,人人都会做。有几次和他有业务往来的超市要菜,他通知大伙采摘,宁愿自已的菜先积压一两天,也先让别人菜卖掉,他就是这们一个热心肠的人,他自已说和乡亲们就是一根秧上的瓜,命运共同体。
前进路上会有坎坷,脱贫致富走出贫困是重要目标。李文献和乡亲们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走科技生产这个最佳途径,一定会按时间节点达到致富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