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洛阳,花如海,人如潮。第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好戏连台,古都洛阳迎来四海宾朋。自1983年创办以来,一年一度的“牡丹之约”已成为洛阳的亮丽名片,让世人看到了洛阳的美丽,也让世界看到了洛阳的精彩。
国际旅游小姐巡游洛阳 (资料图片) 鲁博 整理
4月的洛阳,花如海,人如潮。第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好戏连台,古都洛阳迎来四海宾朋。自1983年创办以来,一年一度的“牡丹之约”已成为洛阳的亮丽名片,让世人看到了洛阳的美丽,也让世界看到了洛阳的精彩。
1 以花为媒,旅游大发展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洛阳,此后的4年,每年牡丹盛开时节,都会有洛阳周边的群众到各公园观赏牡丹。
“汽水卖到脱销”“卖茶叶蛋、面包可以日进斗金”……公园赏花所带来的一系列有趣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引起一群关心洛阳发展的领导、学界人士的关注。在他们对牡丹现象进行调研和分析后,1983年4月,在牡丹花盛放之时,第一届洛阳牡丹花会举办了。短短10天时间,250多万人次到洛阳赏花,满城尽是赏花人,火爆场面让人始料不及。
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牡丹文化节不断发展壮大。1991年,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成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洛阳搭台,全省唱戏。2008年6月,洛阳牡丹花会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4月9日,世界邮展在洛阳举行,被誉为“集邮文化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世界邮展牵手洛阳牡丹花会,使得一年一度的花事盛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盛会。
2011年,首次升格为国家级节会的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由原文化部与河南省政府共同主办,河南省文化厅和洛阳市政府承办。
早期会期只有10天,几经变化,延长为15天到20天;2005年,会期首次延长为一个月,牡丹文化节与五一黄金周相连,形成洛阳特有的“旅游黄金月”。2009年,会期又从4月1日持续至5月10日,“花开花落四十日”,形成一个稳固的旅游黄金期。
牡丹文化节也带动了洛阳节会旅游的发展。从最初“一枝独秀”的牡丹文化节,到后来的河洛文化旅游节、小浪底观瀑节、伏牛山滑雪旅游节,四季有节会的旅游格局为洛阳旅游集聚了可观的人气和财气。
2 旅游设施不断完善
伴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热,市旅游部门确定了全方位发展的大旅游战略,把全力提高质量、获得更大经济效益作为中心目标,注重吃、住、行、游、购、娱整体系统的配套发展。
旅游饭店建设开始与国际标准接轨。自1980年起,友谊宾馆先后3次按国际三星级标准进行了改造。1989年,按照国际一星级标准建造的洛矿宾馆,按照国际二星级标准建造的东方宾馆、花园大酒店相继建成开业。1990年,香港、洛阳合资兴建的牡丹大酒店正式开业。
旅游交通迎来大发展。1985年,洛阳市旅游汽车公司正式挂牌成立。1987年9月,洛阳机场建成通航,洛阳成为全省唯一具备航空运输条件的城市。1987年至1997年,洛阳机场从开始的北京、上海等几条航线,发展到包括香港地区航线及日本冈山、名古屋等不定期的国际包机在内的几十条航线,在地市级城市中名列前茅。
在旅游企业建设和旅游队伍建设方面,全市建立了国旅洛阳分社、中旅洛阳支社、青旅洛阳支社等多家旅行社,能提供10多个语种的导游服务,形成多渠道招徕客源的局面。
同时,洛阳市加强旅游地方法规建设,依法管理旅游业。自1985年以来,我市根据国家有关旅游法规制定出一系列相关标准和办法,内容涉及旅游市场管理和整顿、提高服务质量、企业经营管理等多方面。
随着我市旅游环境的优化、公共服务的完善及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来洛游客的满意度不断提高。2012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当年第一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洛阳以81.01分的较高得分,居全省及周边省份城市之首。这是我市的游客满意度得分首次突破80分,达到国家旅游局规定的“满意”水平。
3 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改革开放后,洛阳旅游业实现从外事接待型到旅游产业型的转变,洛阳旅游不断推出新景点、新产品,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1993年4月,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与栾川鸡冠洞景区开放,后来,我市又陆续推出老君山、龙潭峡、重渡沟等一大批生态游景点,寂静的青山绿水“火”了起来。
1997年5月,洛浦公园开工建设,打造十三朝古都的河岸美景。随着洛浦公园、开元湖音乐喷泉、周山森林公园、上清宫森林公园等景点的涌现,洛阳都市休闲游日益升温。
2000年11月,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结束了河南没有世界遗产的历史。同年,《洛阳市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龙门石窟被确定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第一批4A级景区之一,洛阳历史文化游品牌愈加响亮。
2001年的市八次党代会就提出“工业强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把旅游业放在第三产业的龙头地位来看待和发展,先后对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汉光武帝陵、千唐志斋等景区的周边环境进行治理,使景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洛阳旅游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当年,洛阳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2006年,市九次党代会提出“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教强市”战略,旅游业继续在洛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010年10月,市委九届十五次全会把“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确定为洛阳“十二五”发展的首要定位。
2012年,洛阳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7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2亿元,在中国旅游总评榜组委会正式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旅游百强城市排行榜中,我市居第14位,在全省入围城市中居首位。(洛阳日报记者 戚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