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3月13日,第一次解放洛阳战役已取得突破性胜利——我军扫清了敌军在洛阳外围的据点,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被我军突破,守城敌军二〇六师的残部退至位于洛阳中学(现在的老城区西大街附近)的核心工事里。二〇六师第一团因较为顽固难打而被我军称为“老虎团”。
被俘虏的敌军接受教育(资料图片 记者翻拍)
70年前的3月13日,第一次解放洛阳战役已取得突破性胜利——我军扫清了敌军在洛阳外围的据点,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被我军突破,守城敌军二〇六师的残部退至位于洛阳中学(现在的老城区西大街附近)的核心工事里。二〇六师第一团因较为顽固难打而被我军称为“老虎团”。
刘玉胜所在的连队突破进城后,接到了配合兄弟连队消灭“老虎团”的任务。14日下午,作为该连一排的排长,他背着重60斤的炸药包,冲进敌军战壕,炸毁了敌军的碉堡和暗道。
俘虏交代重要情报,敌军有条暗道
在解放洛阳战役结束多年后,刘玉胜曾详细回忆当时战况,并由他人整理成文发表在1955年8月18日的《洛阳日报》上。
刘玉胜回忆,在受领突击爆破任务后,他所在的一排斗志昂扬。作为排长,他满心欢喜。在战前“诸葛亮”会上,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希望拿出最好的作战方案。
“会议刚开始不久,哨兵就带进来两个俘虏。”刘玉胜的回忆文章中记载,经审问,这两个人是因为饿得发慌,加上看到二〇六师大势已去,才选择弃暗投明的。他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情报,对后来成功消灭“老虎团”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交代了西北城墙内外敌军的兵力部署,还说了一个秘密:就在我军前沿阵地西200米处,有一条供城墙内外敌军相互联系、相互支援的暗道。
在进一步摸清敌军的情况后,全排的战士就作战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决定炸毁敌军的暗道,同时组织3个突击小组,以火力掩护交互前进,对敌军的碉堡进行连续爆破,直捣“老虎团”。这一作战方案立即被上级领导批准。
主动请缨,他冒着雨点般密集的子弹冲进敌军战壕
1948年3月14日下午4点,我军100多门各种类型的火炮一齐向洛阳中学的敌军核心工事攻击,顿时地动山摇。“我们高兴极了,指导员下达开始攻击的命令。”刘玉胜的回忆文章中记载,要攻击,就得先炸毁敌军通向城墙内的暗道。要炸暗道,就需要有经验的爆破手,不仅因为爆破前需要穿过200多米的开阔地带,还因为暗道难寻,目标不明显,爆破难度大。
刘玉胜主动向指导员请缨:“让我去吧,我是个共产党员,又是受过正规爆破训练的老战士。”指导员批准了他的请求。
随后,指导员组织全排火力向敌军射击,并命令一个战斗小组向城墙内的敌军掷手榴弹做佯攻状。同时,两挺重机枪专门用来掩护刘玉胜。
刘玉胜带着4颗手榴弹,背着一个重60斤的炸药包,趁着我军火力最猛时跃出了战壕。他刚刚进入开阔地带就被敌军发现,敌军的子弹像雨点一样打来,他慢下脚步等待更好的时机。敌军以为刘玉胜负了重伤,就从碉堡中爬出来喊着要捉活的。见状,刘玉胜一连掷出了两颗手榴弹。趁着手榴弹的烟雾,他一跃而起准备冲进敌军战壕,不幸又被发现,引来了对方再次强火力的射击,“我扔掉了最后两颗手榴弹,跳进了敌人的战壕,一转弯,就看到了暗道”。
他带领战士连炸敌军52座碉堡,一举消灭“老虎团”
发现暗道后,刘玉胜飞快地跑了过去,把炸药包放稳,拉开导火索后,立即转身跑开,没跑几步就听到一声巨响,城墙和附近的碉堡都被炸毁了,敌军通向城墙内的暗道也被堵死了。
正当敌人惊魂未定时,刘玉胜大喊:“同志们,向前冲啊!”谁知道,刚发起冲锋,指导员就负了重伤,在闭眼之前嘱咐刘玉胜:“别管我,指挥战斗要紧,一定要把‘老虎团’消灭……消灭!”
怀着悲痛的心情,刘玉胜带领全排的战士向敌军发起总攻,炸毁了敌军52座碉堡,消灭了西北城墙外的敌军,成功消灭“老虎团”并活捉了“老虎团”团长。
战后,刘玉胜所在的一排被华东野战军授予“一等功臣排”称号,他也被授予一等战功。(洛阳晚报记者 王若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