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历史遗产厚重而多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意义重大,也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然而,申遗历程漫长而曲折。每一次申遗,《洛阳日报》都对全过程进行浓墨重彩报道,充分展示洛阳人民对龙门石窟、大运河和丝路等申遗的盼望和为此付出的努力,以及申遗成功的巨大喜悦。
2000年12月1日《洛阳日报》刊发龙门石窟申遗成功的报道
2014年6月23日《洛阳日报》刊发双申遗成功报道
洛阳历史遗产厚重而多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意义重大,也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然而,申遗历程漫长而曲折。每一次申遗,《洛阳日报》都对全过程进行浓墨重彩报道,充分展示洛阳人民对龙门石窟、大运河和丝路等申遗的盼望和为此付出的努力,以及申遗成功的巨大喜悦。
1 结束河南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
时间回到1999年8月4日。本报在头版头题位置刊发《叩开龙门石窟走向世界的大门》长篇通讯,对龙门申遗的目的、意义和治理周边环境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8月6日,本报刊登了《龙门石窟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何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21处景观》等文章,对世界文化遗产及龙门石窟的相关背景进行集中介绍。
为确保龙门石窟申遗一次成功,市委、市政府此前已经开展了对龙门石窟保护区环境治理工作。8月15日和17日深夜,龙门石窟保护区内两处最大的违章建筑中华龙宫和环幕影城被爆破拆除,本报记者连夜采写稿件,及时进行了报道。
据统计,仅1999年8月一个月,本报就刊发与龙门申遗和环境治理相关的报道30篇。这些报道褒扬先进,鞭挞落后,为我市如期完成龙门石窟周边环境整治任务、扫清申遗最大障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1999年12月25日,本报在头版头题位置刊发《龙门石窟梳妆一新迎验收》一稿,将整治后的龙门美景图文并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一个月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巴基斯坦考古学家默罕默德·拉菲克·穆法尔教授踏雪来洛,对龙门申遗进行最后的评估检查。“经过一场大雪,山上还有许多残雪没有消融,龙门山色更显苍翠妖娆。站在宾阳三洞前的平台上放眼望去,碧波荡漾的水面上,野鸭和白鹅在自在地嬉戏。默罕默德·拉菲克·穆法尔教授显然被这迷人的景致所吸引,连声赞叹:‘太美啦!太美啦!’”经过本报记者绘声绘色的描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对龙门的赞许之情跃然纸上。
我们成功了!
2000年11月30日9时25分,龙门石窟成为我省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结束了河南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本报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一喜讯传达给了全市人民,次日在一版和四版刊发了12篇文字报道和4幅图片,还配发了社论《龙门辉煌看今朝》,多角度、全方位报道了这一喜讯。
时光荏苒,龙门石窟申遗成功走过了近20年。翻开昔日《洛阳日报》,关于龙门石窟申遗的报道和图片有数百篇(幅),仅头版头题报道就有20多篇,整版报道有10多个版,数量之多、分量之重,前所未有。可以自豪地说,龙门石窟申遗成功,饱含着《洛阳日报》编辑、记者的心血和汗水!
2 开启全国唯一“双申遗”城市新时代
洛阳是全国唯一同时承担着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双申遗”任务的城市。
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及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将丝绸之路申遗文本一并提交给世界遗产中心,力争在2014年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以及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人人争做“双申遗”的热情宣传者、忠实保护者、文明传播使者、开路先锋……2013年6月9日,本报在一版刊发《丝绸之路、大运河洛阳申遗倡议书》后,全市迅速掀起申遗热潮。
2014年6月22日15时19分和15时52分,好消息传来,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一时间,全市沸腾。本报趁热打铁,次日在一版刊发《“双申遗”成功!洛阳世界遗产跃至6处》,以文图配评论的方式,全方位、多侧面将我市大运河申遗点回洛仓遗址、含嘉仓遗址160号仓窖和丝绸之路申遗点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含宁人坊、明教坊)、新安汉函谷关遗址等呈现给世人。
同时,在二版刊发长篇通讯《“双申遗”成功背后的洛阳担当》。“历经千余年的风雨沧桑,遗留在定鼎门遗址前的骆驼蹄印已经坚硬固化。那些从西域千里迢迢来到大唐东都洛阳的商人一定想不到,千百年后,他们驼队的足印成为这个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细腻的文笔娓娓道来,向市民介绍了我市为什么要“双申遗”,如何让大遗址保护走向积极的发展式的保护,如何让保护与利用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链。这天的《洛阳日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探寻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丝路遗珠,找寻千年以前这条跨越万余公里的丝绸之路上曾发生的点点滴滴……配合“双申遗”工作,2013年和2014年8月,洛阳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多家单位组织了两次重走丝绸之路大型文化采风活动。本报记者走出洛阳,一路探访,一路采写,篇篇精彩的稿件从丝绸之路传回编辑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报上,将世界目光聚焦到了洛阳。
洛阳网同步制作了《神都洛阳丝绸之路、大运河“双申遗”成功》专题网页,网罗本报在“双申遗”工作中的所有报道,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全方位展现了洛阳名副其实的“双申遗”城市荣誉。
时光荏苒,翻阅曾经的报道,字字句句皆饱含本报对申遗成功的期待和激动。毋庸置疑,漫漫申遗之路,洛报一路同行……(洛阳日报记者 朱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