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984年、1985年……2018年,36载岁月里,一份报纸和一朵花的动人故事从未间断。一篇篇文章,一组组报道,《洛阳日报》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从“洛阳牡丹花会”到“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嬗变,诠释着洛阳这座牡丹花城的魅力,也助推着这座现代化都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1983年4月15日,首届洛阳牡丹花会在王城公园开幕
《二十万株牡丹初绽笑脸牡丹花会今日开幕》,这是1983年4月15日《洛阳日报》头版刊发的报道。从这一天起,“牡丹花会”四个字成为洛阳人的骄傲;也是从这一天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名句,在千年后于洛阳重现。
1983年、1984年、1985年……2018年,36载岁月里,一份报纸和一朵花的动人故事从未间断。一篇篇文章,一组组报道,《洛阳日报》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从“洛阳牡丹花会”到“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嬗变,诠释着洛阳这座牡丹花城的魅力,也助推着这座现代化都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1 揭开首届牡丹花会“红盖头”
洛阳日报社资料室里,30多年前的报纸虽已泛黄,但关于“牡丹花会”的报道从未因岁月而失去光彩。
早在1982年,《洛阳日报》就开始关注“牡丹花会”。当年9月6日,本报一版刊登了《市政府批转城建局规划报告努力把我市建成“牡丹花城”》的报道。报道称:“报告建议确定牡丹为我市的‘市花’,并拟定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为‘洛阳牡丹花会’时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当月21日,洛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作出决定,确定牡丹为市花,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次日,《洛阳日报》刊发题为《市人大常委会决定:牡丹花为我市“市花”》的消息,在全市引起轰动。
1983年4月15日,第一届洛阳牡丹花会如期开幕。本报除整版刊发《20万株牡丹初绽笑脸——牡丹花会今日开幕》外,还推出了《“牡丹仙子”揭幕》等稿件,之后又相继开设了《客人评洛阳》《洛阳市场》等栏目。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诗人对赏花盛况的描绘绝非虚言。1983年4月18日,本报一篇题为《二十万中外游客观赏牡丹》的报道,让人充分领略到了何谓“皆若狂”,文中说:“17日,100多种牡丹盛开,20多万人前往观赏牡丹,盛况空前……来自郑州、开封、平顶山、许昌、新乡等地的一些赏花者是深夜乘车兼程赶到洛阳的……”
4月15日至25日,10天时间,洛阳牡丹的芳容,究竟陶醉了多少人?本报于1983年4月26日以《首届牡丹花会昨日圆满落幕》为题进行了报道。报道显示,首届牡丹花会,我市共接待来自7个国家、地区和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游客250万人次。
2 见证牡丹花会“美丽转身”
1984年第二届牡丹花会,我市仿古唐三彩南下广州展出,引起轰动;1985年第三届牡丹花会期间,我市举行首届中外经济贸易洽谈会;1986年第四届牡丹花会,园林工人开始采取覆盖塑料大棚升温、浇水降温等措施控制花期……《洛阳日报》对牡丹花会的报道越来越全面。
1992年是中国旅游业发生卓著变化的一年,这一年,我国成功举办了中国友好观光年活动。当年4月1日,《洛阳日报》一版刊发消息《洛阳搭台全省唱戏以花为“媒”广交朋友第十届牡丹花会方案经省政府批准实施》。这一年的第十届牡丹花会,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舞台。
也是在这一年,《洛阳日报》相继开设了《花会倒计时台》《来自公园的报道》等栏目,引起市民的高度关注。逐渐,洛阳借助牡丹花会这一平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迅速发展。
1997年4月21日,第一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市长论坛在洛举行。当年4月22日,本报以《第一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市长论坛隆重举行》为题进行报道。
2001年牡丹花会期间,中国中原旅游交易会在洛举行,这是我市首次举办规模宏大的旅游交易会,本报在当年4月23日的头版头题位置刊发了消息。
2002年是洛阳牡丹花会举办的第20年。当年4月10日,本报在头版头题位置转发了新华社的长篇通讯《洛阳牡丹花会长盛不衰的启示》,报道总结了牡丹花会举办20年来的成功经验。
从1983年到2010年,走过28届历程的洛阳牡丹花会内容越来越丰富,水平年年有提升,影响力不断提升。2010年12月30日,《洛阳日报》刊发消息《洛阳牡丹花会明年起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文中说:“自2011年起,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正式升格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这一消息的发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011年4月11日,《洛阳日报》浓墨重彩报道了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式盛况,向世人宣告:洛阳牡丹花会实现“美丽转身”。
2011年4月13日,《洛阳晚报》推出国内第一份4D报纸,为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增“色”添“彩”。在周王城广场游览的外国游客Honeyman夫妇看到4D报纸后,连连用普通话惊叹“太神奇”:“4D报纸上的牡丹的确漂亮,不但能变颜色,有立体感,还有花香!”
3 花开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
2012年4月10日,《洛阳日报》在头版刊发逾万字“洛平”文章《三十而立——写在第三十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之际》,文章说:“30年,弹指一挥间。牡丹花与洛阳城,相伴相随,相融相合,相辅相成,成就一部伟大的传奇。”
2016年3月28日,市委书记李亚在牡丹文化节相关工作督查推进会议上强调,以会促建,以会促管,利民惠民,全面提升,更加扎实做好牡丹文化节各项筹备工作。同日,洛阳日报社迅速作出部署,并于当日在所属媒体开辟《牡丹文化节曝光台》栏目和“利民惠民,全面提升”专版,此后,相继对全市城市管理等领域开展了监督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在当天的《洛阳日报》二版,还同时刊发了题为《 8家牡丹观赏园可免费或优惠赏花》的消息,在全市引起轰动。
2017年3月24日,李亚在调研城建重点项目建设时强调,要坚持“以节惠民”,把各项惠民举措落到实处,拿出切实管用的实施方案,兼顾各方利益,统筹推进实施,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之后,市委、市政府推出了“旅游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园不收费、社会车辆不禁行、餐饮住宿控涨幅”四项惠民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洛阳日报》先后以《我市发放以节惠民“大礼包”》等为题,详细报道了我市在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的赏花惠民实施办法,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很给力”“我大洛阳大气”“让洛阳人、天下人共赏牡丹”的点赞声回荡全城。
今年3月22日,第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再次传来好消息:我市在完善“旅游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园不收费、社会车辆不禁行、餐饮住宿控涨幅、环城高速豫C车辆免费通行”等惠民政策基础上,新推出“文化消费有补贴”政策。次日,《洛阳日报》对这一消息进行了发布,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36年来,《洛阳日报》为牡丹文化节的发展鼓劲加油,也为她取得的成绩而欢呼雀跃。
花开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一份报纸和一朵花的故事仍将继续演绎……(洛阳日报记者 李三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