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月,伴着“一五”计划的雄壮号角,《新洛阳报》更名《洛阳日报》后复刊。从此,《洛阳日报》光荣地肩负起了见证洛阳工业巨变的重任。
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正门(资料图片)
半个多世纪之后,中国一拖、中信重工、LYC轴承、河柴重工这些名字频频在《洛阳日报》上出现,但不少涧西区退休老工人眼前浮现的,是那一个个质朴无华的名字: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轴承厂、国营407厂……
1955年1月,伴着“一五”计划的雄壮号角,《新洛阳报》更名《洛阳日报》后复刊。从此,《洛阳日报》光荣地肩负起了见证洛阳工业巨变的重任。一行行铅字、一篇篇稿件、一张张图片、一张张报纸,刻下热火朝天、激情澎湃的年代,“共和国长子”们从建设到投产那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1.“动工兴建”刻写项目“生日”
1955年1月1日,《洛阳日报》正式出版。也就是从这一年,“动工兴建”成为《洛阳日报》新闻标题的高频词。
当年9月17日,《洛阳日报》推出重磅消息——《我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正式动工兴建》,导语开门见山:“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现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在十五日正式动工兴建。这天上午六时,一支经过锻炼的建筑队伍进入厂区,开始在这个厂的总仓库的地基上挖土打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的东风劲吹,带来一颗又一颗工业种子:
1957年12月18日,《洛阳日报》刊发《一座耐火材料厂将在本市兴建》,提到“这个厂是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而建设的,建成后每年可生产耐火材料30万吨”。这个厂,就是现在的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1958年5月10日,国营407厂(现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开工建设,《洛阳日报》在12日一版头题刊发消息《国营407厂已开始动工兴建》,提到“当天隆重举行了开工典礼”。
这一年的6月,河洛大地上建设氛围如天气一般火热,《洛阳日报》连传捷报,激励广大建设者们互相学习,压缩工期,加快进度:
正在筹建的有色金属加工厂(现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的职工,提出一个投资要当两个用,一个人要干两个人的活,使建厂速度快一倍,这个细节被记者写入稿件,并刊发在3日的报纸上,题目为《思想大解放建厂大跃进》。17日刊发的《洛阳钢铁厂即将动工兴建》提到“力争9月1日前生产出铁水,1959年内全部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设”,30日刊发的《耐火材料厂主厂房已开始施工》提到“国营洛阳耐火材料厂于本月27日举行开工典礼……由于建厂速度加快,该厂可提前一年开工生产”。
动工的春雷,通过《洛阳日报》持续回荡在古都的上空。
2.密集报道见证“东方红”诞生
拖拉机解放的是最广大的农业生产力,中国农机工业的“长子”——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也理所当然被《洛阳日报》“厚爱”:记者连续对该厂建设历程进行了详细报道。
1956年,该厂建设按下了“快进键”。《洛阳日报》除了在头题位置刊发消息《拖拉机厂建厂速度异常迅速》,还于当年6月30日刊发组稿。在总栏题《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建设在前进中》下,读者不但可以看到该厂煤气站工程可以提前完成、中央水泵站两个储水池的主要工程已经完成等消息,还可以看到在国内外实习的干部490多人回厂工作、在苏联和我国兄弟厂的积极支援下许多机器已经到厂的消息,更可以通过报纸四版《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在成长》图片专版中的11张照片,感受该厂日新月异的变化。
该厂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毛泽东主席听取汇报后沉思良久,最后大手一挥,确定该厂落户洛阳的。“一五”计划临近尾声,该厂的“成绩单”通过《洛阳日报》为广大洛阳人所知。1957年11月28日,《洛阳日报》一版头题位置刊发喜讯:该厂已超额3.2%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厂任务,当年的建厂计划也提前完成了。
1958年5月1日,是劳动者的节日。《洛阳日报》选择别样的方式向该厂的建设者们致敬:刊发消息《拖拉机厂试制出一批小型万能煤气拖拉机》,并配发一幅拖拉机照片。
照片说明显示,当时拖拉机的牌子不是现在耳熟能详的“东方红”,而是“洛阳”,所以可以自豪地说,“东方红”的乳名就是“洛阳”。
1958年7月23日晚,该厂1万多名职工开会,庆祝正式产品东方红牌54马力拖拉机诞生。24日,《洛阳日报》一版除了发表消息,还同步配发社论《祝东方红牌拖拉机的诞生》。洛阳制造的“铁牛”,从这一年开始,用轰隆隆的作业声,唤醒了中国沉睡了几千年的土地。
3.“1日”报纸成为历史记录
从1958年开始,《洛阳日报》不吝版面,浓墨重彩报道重点工厂正式投产的消息。巧的是,不少“1日”的《洛阳日报》因此成为见证历史的收藏品。
1958年7月1日的《洛阳日报》头题属于洛阳轴承厂(现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当天报纸一版套红制题《祝贺洛阳轴承厂正式投入生产》,同时刊发消息《轴承厂全部建成正式投入生产》和社论《全国人民的喜讯》,一版下方刊登有洛阳轴承厂副厂长阎济民的文章《我们能够管好现代化的工厂》,让读者时隔多年仍能感受到建设者们冲天的自豪与自信。
1958年11月1日的《洛阳日报》头题属于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当天报纸头题推出报道《本市又一大型工厂矿山机器厂正式开工生产》,同步配发社论《祝洛阳矿山机器厂开工生产》。
1959年11月1日的《洛阳日报》属于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当天报纸拿出4个整版进行系列报道,刊发消息《国家批准拖拉机厂正式生产》、长篇社论《让“东方红”红遍全国》、通讯《飞跃前进吧,拖拉机厂》及周恩来总理在该厂视察、该厂建设和拖拉机下线等照片。2日的报纸再次拿出了4个整版进行报道,一版通栏套红制题,引题为《“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伟大时代开始到来了》,主题为《拖拉机厂昨日隆重举行落成典礼》;二版至四版则刊发了中央、省、洛阳市委的贺信、贺电及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省市负责人、苏联专家、工人代表、农民代表、施工方在典礼上的发言摘要。3日报纸一版的主角依然是该厂,一篇消息是《拖拉机厂职工从胜利走向胜利》,反映的是拖拉机厂用一天半时间(从1日落成典礼的下午至2日),共生产拖拉机35台……
一个个重大项目崛起于洛阳,一个个重大时刻都被《洛阳日报》以浓墨重彩的方式永久记录,凝成属于洛阳更属于中国的“一五”记忆。 (洛阳日报记者 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