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邙山的孟津朝阳烈士陵园,长眠着25位革命烈士。其中一位烈士,是《新洛阳报》记者许金台(笔名许太)。
许金台烈士画像(资料图片)
在位于邙山的孟津朝阳烈士陵园,长眠着25位革命烈士。其中一位烈士,是《新洛阳报》记者许金台(笔名许太)。
许金台,生于1922年,新安县城关人,洛阳解放前,他曾在外地一家进步报社当过记者。《新洛阳报》创刊的第三天,他就怀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到报社要求参加工作。在同事眼中,他瘦瘦高高,尽职尽责,起初担任校对和口语新闻记录员,后任见习记者。
1949年3月初,他受命采访“剿匪反霸”运动。到达后海资村(今孟津朝阳)后,许金台作为主力记者,留在后海资村采访该区全面情况。其间,他发表了不少反映农民运动的消息和通讯。姚凹乡乡政府和农民协会成立那天,他参加庆祝会并和翻身农民一道游行了一整天,写了《农民当家第一日》的新闻特写,大大鼓舞了翻身农民的斗志。
3月30日上午,他返回报社送交了3篇稿子和1篇学习小结后,又匆匆回到农村。岂料,不幸发生了。许金台返回农村这天后半夜,也就是3月31日3时许,他所在的后海资村发生了反动会道门暴动,150多名暴徒拿着步枪、铁锨、长矛等,摸黑潜入区委、区政府,专门杀害从外地来的驻村干部。许金台英勇牺牲,那一年,他年仅27岁。
噩耗传到报社,全社上下莫不震惊和悲痛。
许金台殉职后,新华社总社致电吊唁,并播发了报道,号召各地新闻工作者学习他忠于职守的精神。同年4月3日,《新洛阳报》全社职工为许金台举行追悼会,会上宣布许金台被确认为烈士,报社党支部还报请上级党组织批准,追认其为中共党员。
1949年4月7日,《新洛阳报》二版报道了“海资暴动”事件。当天,洛阳市、县人民政府在后海资村召开公审大会,“海资暴动”主犯史书堂、史山、徐黑娃、康双喜及会首张华甫等5名首犯被处死刑,张中央、史羊羔等14名从犯被处徒刑。两天后的《新洛阳报》在头版刊登了《洛阳县二区三千余群众公审后海资暴动匪徒》一文,向全市人民通报公审情况,并以此告慰许金台在天之灵。(洛阳日报记者 赵佳)
相关链接
许金台生平事迹
许金台(1922—1949)笔名许太,河南省新安县城关人。在县城上中学时曾受到中共地下组织的影响。
1940年考入洛阳师范学校读书,1943年毕业后在偃师县当过税务员。1944年豫西被日军占领,新安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许金台回到家乡,和抗日民主政府取得联系,从事通讯联络工作。
1944年12月,许金台从一个在日伪方面混事的表弟口中得知,日本侵略军驻铁门镇的竹村大佐将率“讨伐队”往北山扫荡人民抗日武装,即往古村联络站送信,使竹村大佐的“讨伐队”扑空。
抗日战争胜利后,许金台曾到开封,在具有进步倾向的《中国时报》任校对。1947年年底开封解放前夕,许金台从开封回到新安县,在磁涧小学教书。
1948年4月5日洛阳再次解放,9日《新洛阳报》创刊,11日许金台到报社要求参加工作。
1949年3月31日,他不幸在“海资暴动”事件中英勇牺牲。 (赵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