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双休日,约朋友、带孩子到绿茵场上过把瘾,是不少市民的选择。随着我市足球爱好者与日俱增,场地不足的问题日渐凸显。不久前出台的《洛阳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简称“足改方案”)中明确,我市将增加足球场地数量,到2020年,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8块。这个目标该如何实现?<
市体育中心多功能运动场,每到双休日就满员
到了双休日,约朋友、带孩子到绿茵场上过把瘾,是不少市民的选择。随着我市足球爱好者与日俱增,场地不足的问题日渐凸显。不久前出台的《洛阳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简称“足改方案”)中明确,我市将增加足球场地数量,到2020年,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8块。这个目标该如何实现?
现状
踢球者众,场地相对不足
“我们已经在这里等了1个多小时了,可还是没有场地。”在位于新区体育场旁的多功能运动场,11岁的刘思涵跟几个小伙伴在人工草皮外的水泥路上等待。恰逢双休日,三块足球场地全部满员,趁寒假约同学踢球的刘思涵有些无奈:“下午5点以后,可能有场地,我们再等会儿吧!”
“来这里踢球需要提前预约,天儿好的时候,很不好约!”家住天元在水一方小区的林先生喜欢踢球,因为离家近,常来此健身。在他看来,我市的足球场数量确实有些少。
我市的一份关于足球场地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市有298块非标准场地。从场地规模来看,11人制标准足球场19块,7人制场地77块,5人制场地186块,其他场地16块。从场地质地来看,自然草皮场地51块,人造草皮场地68块,土场71块,其他材质场地108块。
“看起来数量不少,可这些场地绝大多数属于学校球场,很多不对外开放。”洛阳龙惠足球俱乐部创始人惠小兵说,适合俱乐部训练比赛的场地比较紧缺,也是限制我市业余足球俱乐部发展的客观因素。
根源
先天不足,现有资源未充分利用
我市足球场地不足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市足协秘书长李跃宗说,一方面是历史欠账太多,我市在规划兴建住宅小区的时候没有预留足球场地,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我市现有足球场地未充分发挥功能,导致相对不足。
以校内足球场为例,我市在2015年2月就公布了《洛阳市市直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方案(试行)》,按照统一部署,市直中小学校分三个批次逐步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共涉及42所学校。
不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仍存在安全、费用等方面的顾虑,对外来锻炼者采取很多限制措施。
“我市的中小学校大部分建有足球场,且布局合理、覆盖面比较广,是广大足球爱好者就近锻炼的理想去处。若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有效缓解我市足球场地不足的问题。”李跃宗说。
出路
建设改造与开放现有场地并举
足改方案明确,将采取建设改造与开放现有场地并举的方式,解决我市足球场地不足的问题。
新建和改造一批足球场地
足改方案指出,各县(市)区政府要把足球场地建设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以县(市)区为主体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河滩地、荒地、闲置地、公园、林带、人防工程等规划建设一批足球场地,对老旧居住宅区的一些场地进行改造提升,使其物尽其用。
推动校园足球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
校园球场对外开放面临着安全、管理、设施维修、环境等方面问题。有关部门要做好总体规划,健全社区、学校体育设施,加大投入,给予免费开放单位相应的管理及设施维修补贴。
社区和居委会也应做好相关服务和对接,给需要健身的居民办理证件或开具证明,使开放后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更加有序。
通过建设改造工程,到2020年,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8块,其中包括11人制标准足球场地,7人制、5人制、笼式足球及各类足球场地。市级要建成至少一个足球训练基地或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基地,每个县(市)区至少要建成两块对外开放的足球场地,新建大型居住区和社区至少建成一个5人制足球场地。
在场地的日常管理维护方面,为了提升场地设施运营能力和综合效益,我市将按照管办分离和非营利性原则,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招标选择专业的社会组织或企业负责管理运营公共足球场地,促进公共足球场地低价或免费向社会开放。(洛阳日报记者 孟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