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成的首条水下铁路隧道,战胜了哪些世界级技术挑战?一枚椎弓根钉,如何打破医学领域的“禁区”,挽救多少人的生命?煤炭如何转变成塑料制品?……
甲醇制烯烃装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供图)
我国建成的首条水下铁路隧道,战胜了哪些世界级技术挑战?一枚椎弓根钉,如何打破医学领域的“禁区”,挽救多少人的生命?煤炭如何转变成塑料制品?……
在8日召开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洛阳有7项成果荣获奖励。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这些获奖项目的团队,为您带来这些国家级科研成果背后的故事。
新技术不得了 能把煤炭变塑料
名称 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
奖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一等奖
探秘
小到家里用的保鲜膜、外卖用的盛饭盒,大到汽车、高铁、飞机的零部件,都离不开一种材质,那就是塑料。您知道这些塑料是怎么制成的吗?
“按照传统工艺,需要从原油中提炼出最轻的部分——石脑油,再用石脑油生产出乙烯、丙烯等,也就是烯烃,烯烃是制造塑料的重要原料。”昨日上午,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刘昱说,例如聚乙烯主要用来制造薄膜、容器、管道等,聚丙烯在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及建材家具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我国石油资源较少,需要大量进口,但煤炭资源丰富,如果能够用煤制烯烃,将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已有的技术可以将煤转化为甲醇,通过我们的开发、设计,能够将甲醇变为烯烃,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刘昱介绍,作为此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一等奖的参与单位,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了从甲醇到烯烃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为此,他们付出了10余年的努力。
近年来,该成果已经在陕西、山西、内蒙古、山东、浙江等地投入使用,产生了巨大经济价值,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石油资源,实现了现代煤化工核心装备的“中国创造”。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表示,这可以让我国的能源结构更加灵活,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研发高强高导铜合金基础材料打破垄断
名称 高强高导铜合金关键制备加工技术开发及应用
奖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二等奖
探秘
8日晚上7点多,在河南科技大学开元校区,《洛阳晚报》记者见到了刚从北京领奖回来的宋克兴教授。
宋克兴说,这一项目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是二三十位教授、近百名硕博研究生共同参与,并和多家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历经19年协同攻关,才攻克完成的。
宋克兴说,大家都知道铜是应用最广泛的三大金属材料之一,纯铜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但力学性能尤其是高温力学性能较差。因此,在保持铜合金优良导电导热性能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其力学性能,是当初开展这项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动力。
宋克兴教授(右二)在指导研究(资料图片)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河南科技大学就成立了铜合金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的努力,宋克兴和团队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制备加工技术,并应用于我国重大战略工程急需的四大系列铜合金开发。成果已在全国12家企业推广应用。
突破国际医疗禁区 让手术死亡率降至0.3%
名称 寰枢椎脱位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
奖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二等奖
探秘
昨日中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内,该院脊柱外科中心主任兼微创脊柱外科主任周英杰,在手术间隙接受了《洛阳晚报》记者的采访。
指着一个人体脊柱模型,周英杰主任告诉我们寰椎即第一颈椎,枢椎即第二颈椎,它们紧挨着颅骨,因为位置很高,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多,一旦损伤,轻则四肢瘫痪,重则危及生命,所以在国际上,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禁区,在2001年该项目开始研究之前,国内外仍缺乏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约有1/2的寰枢椎脱位患者发展成为严重寰枢椎脱位,导致延髓生命中枢损伤,而延髓损伤的死亡率高达71%。
周英杰
作为国家中医骨伤科区域诊疗中心,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与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谭明生教授科研团队合作,历时17年创新并应用“谭氏寰椎椎弓根钉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通过将椎弓根钉植入患者寰枢椎,来解决寰枢椎复位、固定问题,通过这种技术,手术死亡率降至0.3%,挽救了无数患者生命。
周英杰说,自从2002年这种手术开始推广以来,仅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每年就有上百名全国各地的寰枢椎脱位的病人重获新生。目前,该项目已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临床应用,全球31个国家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