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东流的黄河,见证了孟津百余年来光荣的革命历史。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地下组织和外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破土而出,带领当地人民英勇奋战,迎来了新生活。近日,记者走进孟津朝阳烈士陵园,瞻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探寻他们不屈的革命精神。
孟津朝阳烈士陵园
参观纪念馆
●名称:孟津朝阳烈士陵园
●地点:孟津县朝阳镇高沟村
●意义:记录革命先烈为追求自由、解放、和平、幸福而进行的艰苦斗争史
核心提示
滚滚东流的黄河,见证了孟津百余年来光荣的革命历史。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地下组织和外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破土而出,带领当地人民英勇奋战,迎来了新生活。近日,记者走进孟津朝阳烈士陵园,瞻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探寻他们不屈的革命精神。
走访
这里是先烈们战斗过的地方
孟津朝阳烈士陵园离洛阳市区不远,从市区出发,沿定鼎北路、王城大道、小浪底大道一路向北行进,即可看到醒目的陵园标志。陵园坐北朝南,青松环绕,庄严肃穆。
“现在我们看到的陵园,是2003年搬迁来的。朝阳烈士陵园始建于1965年,原来位于朝阳镇中心地带。”该陵园讲解员张金婵介绍,由于原来所处的环境太嘈杂,为了让烈士英魂有个安静的归宿,陵园整体搬迁到了朝阳镇高沟村,“这是一块浸染着烈士鲜血的土地,抗日战争时期,在皮定均带领下,这里曾展开各式各样的抗日斗争,有不少传奇故事流传至今”。
走进陵园,一座高高的烈士纪念碑矗立在正中央,“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以烈士纪念碑为中心,25位烈士的墓碑呈半圆形静卧在周围的草坪中,青黑色的墓碑上红色五角星格外耀眼。墓碑后,一棵棵柏树默然挺立,陪伴烈士安眠。
烈士之墓
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孟津共有359位烈士为国捐躯。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孟津就有了中共地下党的活动。1928年,孟津建立了负图寺地下党组织。抗日战争开始后,党的力量迅速扩展到了孟津广大乡村。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党组织带领党员、团员对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他们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促进了豫西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讲述
在海资暴动中,《新洛阳报》记者以身殉职
沿着烈士墓碑前的小路缓步前行,黑真、李锐明、薛克信、许太(本名许金台)等名字依次映入眼帘。“他们都是在海资暴动中牺牲的。”张金婵说,孟津共有5座烈士陵园,每座陵园都记录着一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其中朝阳烈士陵园记录了海资暴动的腥风血雨。
那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1949年3月31日拂晓,以史黑生、史八子、张世荣为首的土匪、恶霸,纠集150多名反动分子,荷枪持矛,突然袭击了洛阳县海资区(即现在的朝阳镇)政府,杀害区长黑真等11人,造成1人重伤,史称海资暴动。
在被杀害的11人中,有7人长眠于朝阳烈士陵园。在陵园入口东侧的烈士纪念馆内,详细记录了每位烈士的籍贯及牺牲时的职务。其中一位引起了记者特别关注,他就是许太,时任《新洛阳报》(《洛阳日报》的前身)记者,新安县后岭村人。
许太牺牲时,年仅27岁。1949年3月,他一直在海资采访“剿匪反霸”运动,发表了不少反映农民运动的消息和通讯。在海资暴动发生的当天,由于工作需要,许太恰好在区政府借宿。面对吼叫着冲进来的匪徒,许太迅速开枪射击,在子弹用完后跳上房梁,一手扒着椽子,一手掀起瓦片打击敌人,最终他腿部中枪,从房梁上跌落,倒在了血泊中。
暴动的匪徒很快被镇压了,硝烟散尽,英烈们不屈的革命精神依然在传承。张金婵说,每年都有上万人到孟津朝阳烈士陵园祭奠烈士英灵、缅怀先烈功绩,每有纪念活动,总有人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近烈士墓拜谒。
点评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主任王洲说,每个烈士陵园都是浓缩的历史,都有自己的“集结号”故事,更是爱国主义最形象的写照和最生动的教材。孟津朝阳烈士陵园将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真实还原,肩负起了党史教育基地的重要职责,也为弘扬革命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平台和载体。踏着先烈的足迹,更能领悟理想、信念的真谛,这是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时刻激励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感言
孟津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董爱红说,重温历史,再次感受到了先烈们的浩然正气,就仿佛英雄一直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党员,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学习他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学习他们献身祖国、献身人民的高尚情怀,学习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克己奉公、勤奋工作。(感谢中共洛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对此次采访的大力支持)(洛阳晚报记者 智慧/文 张怡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