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今起开设集纳式栏目《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在一线》,集中报道来自我市脱贫攻坚一线的举措、进展、成效及困惑、问题,反映贫困户和基层干部的心声,解读扶贫脱贫相关政策,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氛围。
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在全市脱贫攻坚第二次推进会议上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市要求,认识再提高、问题再聚焦、措施再精准、工作再加力,牢固树立“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情怀,不断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要深刻领会“精准”的科学内涵,始终以精准的眼光审视脱贫攻坚、以精准的理念谋划脱贫攻坚、以精准的措施推进脱贫攻坚,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本报今起开设集纳式栏目《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在一线》,集中报道来自我市脱贫攻坚一线的举措、进展、成效及困惑、问题,反映贫困户和基层干部的心声,解读扶贫脱贫相关政策,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氛围。栏目统筹:白云飞18638879696
张根立精心照料自家羊舍内的“扶贫羊”
“放羊去了……”夏日炎炎,嵩县旧县镇马店村,58岁的张根立吃罢早饭,便出了门。只见他腰挂一条鞭子,头戴一顶草帽,手提一个水壶。羊舍离家不远,就建在河滩空地上。打开圈门,一声鞭响,羊群鱼贯而出。
“这群羊有130多只,其中3组90只是‘扶贫羊’,剩下40多只都是咱的‘致富羊’。”张根立说。受疫情和价格持续下跌影响,这批羊的收益将大打折扣,但依然能增收1万多元。
“扶贫羊”“致富羊”究竟是怎么回事?老张打开了话匣子。
马店村地处山区,耕地少,底子薄。这几年,靠着整村推进、彩票公益金等项目,村里通了水泥路,建了卫生所,修了文化大院。生活虽说方便了,但致富门路依然很窄。
由于林坡面积大,加之有养羊的传统,2013年,村里决定“靠山吃山”,发展养羊项目,并成功引进益豪品种羊养殖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
作为社会化产业扶贫“金果树”工程项目,益豪公司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全市率先创新推行“投母还羔”“轮转养殖”等养殖模式,降低贫困户养殖门槛。
“投母还羔”——为破解贫困户筹资难题,公司在金融机构预先存入风险保证金,为农户购羊提供贷款担保,农户贷款交给公司。公司按农户贷款规模,为其提供母羊。贫困户只需在2年内偿还公司3只3月龄羔羊,其购羊的贷款本息全部由公司偿还,剩余母羊及羔羊归养殖户所有。
“轮转养殖”——为避免扶贫资金“撒胡椒面”,取得规模效益,公司依托科技扶贫项目资金,引进品种羊1500只,按每户30只平均分配给包括马店村在内的3个贫困村的50个贫困户。无偿养殖一年后,贫困户交出30只同等规格的羊,周转给下一轮50户贫困户养殖,其余羔羊都归农户所有。如此周转轮户3年,可带动150户村民稳定脱贫。3年后,轮转羊归村集体所有,收入用以发展集体事业。
张根立是一个“老羊倌”。2014年年底,他申请成为第一批轮转养殖户,并很快领到了30只“扶贫羊”。张根立有羊舍,其他2户贫困户的2组60只“脱贫羊”由他代养,到期分成。当时,张根立算了一笔账:母羊一年产两羔,按肉羊每斤10多元的价格测算,一年保本可增收3万元。
张根立的养羊路,走得并不顺畅。这两年,肉羊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每斤跌至七八元钱,加上疫情的死亡损失,给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好在咱自己放养,不计人工和饲料成本,最初测算户均3万元的收益虽很难实现,但一年脱贫不成问题。”张根立说。再过几天,他的“扶贫羊”要轮转给下一批贫困户养殖,剩余40多只“致富羊”和轮转一年的收益,将成为今后滚动发展的资本。
“咱村养殖的模式好、门槛低,市场低迷期,可实现保本微利。只要市场出现转机,收入定会节节攀升。”对未来,张根立充满信心。
(洛阳日报记者 白云飞/文 鲁博/图)
让“扶贫羊”走上阳关道
在市场低迷期,并非所有养殖户都能像老张这样实现“保本微利”。在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贫困户因经营不善,不仅没有赚到钱,还赔了本。
从市场角度看,疫情发生和羊肉掉价都是正常现象。然而,贫困户是发展能力较弱的群体,产业扶贫的好政策和企业创新的好模式,让他们有了靠“扶贫羊”致富的希望,若一味放手让他们到市场大潮中“游泳”,风险不可避免。
业内人士分析,长远来看,肉羊供给依然偏紧,价格上涨仍有基础,但眼下肉羊价格持续走低,也会影响贫困户的积极性和脱贫进程。
扶贫产业不能置身市场之外,更要加强政策扶持调控。对于风险较高的养殖业,有关部门应积极构建避免“价贱伤贫”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价格保险,延长贴息贷款时限,支持龙头企业以产业融合的方式拉长产业链条,并与贫困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用第二、第三产业的高附加收益,平衡或者减小产业链上游风险,保护贫困户利益,避免刚刚培育起来的产业因暂时的困难而夭折。 (白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