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房村位于栾川县潭头镇,因明末当地大户屈、马两家开过纸坊而得名。现今,中国一拖集团和栾川县教育局两家单位分包纸房村,联合起来打脱贫攻坚战。办厂、培训、办影展……纸房村正在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路。
纸房村位于栾川县潭头镇,因明末当地大户屈、马两家开过纸坊而得名。现今,中国一拖集团和栾川县教育局两家单位分包纸房村,联合起来打脱贫攻坚战。办厂、培训、办影展……纸房村正在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路。
鸡蛋孕育“希望”粉条饱含“爱心”
“这个月已经开始陆续产蛋,等到7月,一天能收9000多枚鸡蛋。”12日下午,在纸房村同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里,负责人马胜利正忙着收鸡蛋。今年3月,他成立了这个合作社,吸纳全村40户贫困户入社,共养殖10000多只蛋鸡,生产的鸡蛋销售给药企,用于生产疫苗。
再过两天,村民马新民就要到合作社上班了。除了年底1.5万元的分红,干活每天还有50元工资。马新民笑得合不拢嘴:“这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纸房村位于潭头镇北部,全村516户2047口人。由于林多地少、居住分散、自然条件恶劣,纸房村是典型的贫困村,目前还有71户贫困户,马新民家就是其中一户。
变“输血”为“造血”,先得有产业。2012年,在中国一拖集团的帮助下,纸房村在村里创办了东方红爱心粉条、豆腐厂,每年春节前3个月开工,加工的产品由中国一拖集团全部收购,作为福利发给企业职工。
“3年,50万斤,是帮扶也是爱心。”纸房村第一书记、中国一拖集团第一装备分厂纪委副书记蒯嘉林说。去年10月,他刚接任驻村干部没多久,粉条、豆腐厂开工,他一直忙到大年二十七。
光有这些,还不够。养牛场、养猪场、香菇厂……纸房村利用科技扶贫等项目资金,找有经验的带头人牵头,一个个产业正在小村庄里萌芽,孕育着村民的希望。
手里有技术,到哪儿都不怕
当下,国家重视技能人才,技术工人不再是没有出路的人,相反可以拥有令人羡慕的“金饭碗”。“手里有技术,到哪儿都不怕。”在蒯嘉林的扶贫思路中,教育扶贫是重头戏。
今年2月,得知中国一拖集团子公司有劳务输出的机会,蒯嘉林赶紧组织村干部到各家各户宣传。赴日工作,收入过万元,可是没人报名。
惊讶之余,蒯嘉林分析原因——缺技术!最近,蒯嘉林又张罗着请集团的技术专家到村里讲课,动员年轻村民报名参加一拖技校的秋季招生班。
中招考试成绩在200分以上即可报名,汽修、数控加工等专业随意挑选,不仅能免去1700元的学费,学好了还能安排工作。“特殊的政策”让村民陈雅飞心动,赶忙找蒯嘉林报名。高中毕业后,陈雅飞曾在家务农、外出打工,她心里清楚,手上没有技术,打工也只能从事廉价的体力劳动。
“利用企业优势,培养技术能手,可以有效地避免脱贫再返贫现象的出现。”蒯嘉林说,现在,他正向企业打报告,准备申请几台拖拉机,在村里组建生产服务队,在帮助村民春种秋收的同时,到邻村作业创收,再从创收的资金中取出一部分注入东方红爱心帮扶基金,循环使用,长期流动。
用特殊办法帮助特困户
赵社安一家,是纸房村的特困户。
61岁的赵社安患有严重的肺病、胃病,完全没有劳动能力。三个女儿一个出嫁,两个还在上学。“远处去不成,近处没活干。”妻子充爱蕊无奈地说。他们一家人有六分地,连吃饭都顾不住。
针对这样的特殊情况,纸房村采取了特殊办法:别人家是一对一的帮扶,而赵社安家是二对一,由两个扶贫单位的扶贫代表共同包户,全力助其脱贫。
“领导们天天来家里,想了可多办法。”充爱蕊说。去年,分包她家的栾川县教育局局长常仁杰安排她到村里的小学给学生做饭,每个月有1000元的工资。在常仁杰的建议下,她在家里养起了土元。“这小虫子是宝,现在舍不得卖,等他们产了仔再卖。”她说。常仁杰估算了一下,当初5000元买的种卵,现在能卖2万元。接下来,他还打算跟学校联系,看看赵社安家的两个孩子能否享受教育优惠政策。
脱贫路上困难多,办法总比困难多。纸房村虽穷,可景美。站在岭尖俯瞰,青山、水库、袅袅炊烟,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映入眼帘。望着眼前的美丽乡村,摄影爱好者蒯嘉林又有了想法。他先后3次组织洛阳市摄影协会和一拖摄影协会的成员走进纸房村,拍风景、办影展。看着一幅幅美丽的作品,外地的游客将视线投向这深山村落,来看风景、赏民俗。对于脱贫,纸房村的村民们满怀信心。(洛阳日报记者 朱艳艳 通讯员 李艳 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