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韩信、彭越等人的拥戴下,在山东菏泽的定陶称帝,史称前汉或西汉。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韩信、彭越等人的拥戴下,在山东菏泽的定陶称帝,史称前汉或西汉。刘邦称帝的当月,从定陶迁都到洛阳。5月间,刘邦听从了山东人娄敬的话,又迁都到了长安。洛阳作为西汉的都城也就几个月的时间,没有算到洛阳十三朝里。西汉的洛阳,只是作为河南郡的首府所在地。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8岁的幼子弗陵即位,是为昭帝。《智囊》中有一则昭帝明断是非的案例。
汉昭帝初继位时,他的同父异母兄长燕王刘旦心怀怨恨,图谋反叛。为什么呢?汉武帝长子刘据被逼谋反死了,次子齐王刘闳(hóng)早早死掉了,那么按照长幼的次序该轮到刘旦接班,可偏偏弟弟刘弗陵当了皇帝,这口气他咽不下,所以谋反。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反叛的计划还没有实施,消息便泄露了。
昭帝虽小,但很重感情,念在兄弟情分上,并未治刘旦的罪。
刘旦不知悔改,反倒私下与左将军上官桀父子继续勾结。刘旦与上官桀交情倒不深,但两人都患了“红眼病”,同病相怜:刘旦忌恨刘弗陵,上官桀妒忌首辅霍光(西汉天才将军霍去病的弟弟),两股怨气碰了头,形成了一股邪气,邪气冲昏了头脑,于是就要干无脑的事。
两人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干掉当时辅政的霍光,砍掉刘弗陵的臂膀。
上官桀诈使别人为燕王上书告状,说霍光出都城检阅见习军官时,以帝王出巡的规格上路,并擅自增选大将军府的校尉名额,专权放纵,恐怕有反叛的图谋。
上官桀很阴。他要把这封密奏让昭帝看到,可问题来了,霍光整天都在昭帝身边,密奏不就成了明奏?怎么办呢?上官桀阴就阴在这里:他特别选了一个霍光回家歇公休假的日子上奏。
密报是奏上来了,放在龙案上,但昭帝不肯批示治罪。
霍光是重臣,跟随汉武帝30年了,朝中自然有他提拔任用的亲信。有人诬告,亲信第一时间来到家里,告诉他上官桀使坏,那密奏已经到了昭帝手里。霍光知道后,立即结束休假来到宫中,正赶上皇帝在朝上开会。霍光也很聪明,不直接到殿上跟皇帝申冤,如果那样,不等于说皇帝身边有人告密了吗?他先去了候见的朝房呆着。
这边殿上昭帝问道:“大将军何在?”
上官桀一本正经地答道:“因为燕王检举他的罪状,不敢上殿。”他不说霍光在家休假。
昭帝命霍光上殿。
半袋烟的工夫,霍光就到了殿上,上来就脱掉官帽叩头谢罪。昭帝说:“将军不必如此,请将帽子戴上吧。”然后小手拿起龙案上的密奏说:“这里有份奏章,说你专权放纵。”朝堂上一片寂静,都在竖着耳朵听皇上和霍光如何对答。谁知昭帝将密奏扔回到龙案上,说:“朕知道这份奏章是假的,将军无罪。”
这次倒令霍光惊讶了,他问道:“陛下是怎么知道的?”
昭帝说:“将军选校尉到现在不满十天,这些事情燕王怎么会知道?”因为燕王刘旦远在千里之外的燕都,又没有飞机、高铁、电话、微信,一来一往,那远不是十天半月的事。怎么能这边霍光刚刚选拔校尉,那边就有人去燕王那里告状,然后等燕王批示后再转回来上奏给昭帝呢?显然是朝中有人造假,造假的目的就是诬告霍光。
当时昭帝多大年龄?年仅14岁。
听了昭帝的明断,文武官员都很惊奇。昭帝随即派卫士去追捕上书的人,那人果然畏罪潜逃了。
职场有太多的真假难辨,世上也有很多的虚虚实实。做个智慧人的好处就是在“讹口如波,俗肠如锢,触目迷津,弥天毒雾”时,能够像在白日、满月、万炬火之下,明眼看事、看人,事先采取稳妥的反制措施,使那些想加害自己的妖魔鬼怪罢手止步,无可乘之机。
昭帝很有智慧,但这也正常,因为有许多人在教育他、辅佐他,但下一期我们要讲述一个聪明的民工的故事,管仲就十分佩服他。敬请关注。(沙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