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牡丹盛开之时,各个牡丹园里人潮汹涌,游人争相目睹牡丹国色天香的风采。不过,在位于洛龙区安乐镇的洛阳市牡丹研究院(以下简称牡丹研究院)内,姹紫嫣红的牡丹丛中,无人顾及这美景,育种组的工作人员都在埋头工作,因为这正是一年中育种工作最重要,也是最繁忙的时候。
|
工作人员在给牡丹套袋 |
|
|
工作人员在给牡丹去雄蕊 |
|
核心提示
眼下正值牡丹盛开之时,各个牡丹园里人潮汹涌,游人争相目睹牡丹国色天香的风采。不过,在位于洛龙区安乐镇的洛阳市牡丹研究院(以下简称牡丹研究院)内,姹紫嫣红的牡丹丛中,无人顾及这美景,育种组的工作人员都在埋头工作,因为这正是一年中育种工作最重要,也是最繁忙的时候。
近日,《洛阳晚报》记者来到这里,记录下他们忙碌工作的时刻,并请他们讲述2011年培育出的牡丹新品种背后的故事……
1 新品种“冠芳”
第八届中国花博会上获铜奖
近日,在牡丹研究院牡丹培育基地南侧的一个花坛里,各色牡丹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该院育种组的工程师姚俊巧告诉《洛阳晚报》记者,这些都是2011年鉴定的一批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是工作人员经过10多年的培育,从数千株杂交实生苗中筛选出的106个优良单株,最后确定18个优良品种作为新品种进行申报和接受鉴定。
2011年4月,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组织有关专家来洛实地对申报的新品种进行鉴定。通过优中选优、综合评价,最终,12个品种通过鉴定。
这些新品种有紫色系牡丹“紫蝶群舞”“艳紫争春”,红色系牡丹“冠芳”“红艳凝霜”,黑色系牡丹“墨盘托金”“墨楼镶翠”,另外还有粉色系牡丹“群英会” “瑞丽”等。
在这些姹紫嫣红的牡丹中,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正在盛开的“瑞丽”,这些银红色的牡丹花如其名,白里透红,美艳靓丽,花茎长,花朵直径可达20厘米,花瓣重重叠叠,雍容华贵。姚俊巧介绍,这种牡丹矮壮、圆整,花量又大,很适合做盆栽和露地观赏。
牡丹丛中,有一株牡丹枝上结了不少花蕾,其中有朵粉红色的已经绽放,虽然花朵并不大,但十分耐看。
姚俊巧说,不要小看这株牡丹,它叫“冠芳”,2013年10月在江苏常州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一举拿下铜奖,为洛阳牡丹新品种增了光。
4年一届的中国花卉博览会是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国家级花事盛会,“冠芳”获奖,是对我市牡丹新品种育种工作的肯定。
“冠芳”冠压群芳的背后,离不开一群人默默地付出与努力。
|
工作人员往牡丹柱头上抹花粉 |
|
2 培育新品种
人工授粉大有讲究
在牡丹研究院的育种基地里,《洛阳晚报》记者看到,由于前一天刚下过一场雨,牡丹田里十分泥泞,一踩就是一脚泥,但时间不等人,工作人员穿着胶鞋或帆布鞋走进地里,对培育新品种牡丹的母本进行人工授粉。
分工合作干活效率高,一人去除母本的雄蕊并用毛笔蘸上已经晾好的父本的花粉,在母本的柱头上轻轻涂抹几下,授好粉后再由另一个人套上袋子,还有人在旁边进行记录。
姚俊巧介绍,在牡丹花蕾已经露色、发虚而没有绽放时,他们要将其掰开去除雄蕊并人工授粉,因为这时候母本的雄蕊尚未成熟,还没有散出花粉,一旦散出花粉,就不能再人工授粉了,因为人工授的花粉都是他们从父本中精选出来的。
另外,人工授粉的时机至关重要。一旦气温急速升高,柱头上的黏液很快被晒干,人工授粉就很难成功,牡丹结不出种子;如果天气持续阴雨,花粉容易发霉,就是授了粉,也不一定能够孕育出果实。因此,他们要采取许多防范措施,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人工授粉。
还需注意的是,授粉的时候,有的母本柱头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人工授粉一次不一定能成功,需要2至3次复粉,以确保每朵花都能接受到充足的花粉。每次授完花粉后都要将花朵套上袋子,以避免刮风时受影响,或是被其他昆虫爬过时使柱头上沾上其他花粉。下次授粉前再摘去袋子,授完粉后再套上。因此,一般要授三次粉才算完成。
姚俊巧说,能被选为母本的牡丹都是优中选优的,所以每株都很宝贵,为了节省资源,他们有时候会在一株母本的花朵中分别授不同的花粉,所以每个袋子上都要写清楚父本的信息,以免等到结种子的时候,不知道这种子的“父亲”是谁。
3 牡丹田中的“守望者”
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也许有人以为姚俊巧他们在芬芳美丽的牡丹园中工作,应该是很惬意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一大园子的牡丹花,都需要他们在最佳时机给予最恰当的照顾。不管风吹、日晒还是雨淋,他们都风雨无阻,终日在基地里忙碌。他们如同牡丹田中的“守望者”,这块孕育着希望的田地,就是他们工作的全部。
“有时候下雨,为了授粉,我们打着伞也得在地里干活,时间不等人啊!”姚俊巧说。
《洛阳晚报》记者最近几次到此采访,发现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20多岁的年轻人没有见过。该院育种组组长、高级工程师张焕玲说,组里也有30多岁的,但刚毕业几年的大学生确实没有。
“你看,我们工作的环境确实很好,鸟语花香,但几十年都要在田间地头工作,现在的年轻人很难坚持下来。”姚俊巧说,也许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这份工作确实太辛苦,一到忙的时候没日没夜地在地里干活,加之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往往要一二十年,辛苦加上等待的时间太长,对年轻人不太有吸引力吧。
“但培育新品种工作是不能停下来的,要想持久发展,就得有创新才行啊!”张焕玲说,时代在发展,牡丹产业也在与时俱进,这些年,外地以及国外的牡丹产业发展很迅速,咱们洛阳的牡丹新品种培育也要跟得上,所以他们一天都不敢懈怠。
尽管工作艰辛,尽管工作时间漫长,但正是因为这一代代园林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才让洛阳牡丹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也让我们的城市在今天成为当之无愧的牡丹花城!(记者 李砺瑾/文 记者 赵朝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