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阳晚报》记者在洛阳市牡丹研究院见到该院育种组组长、高级工程师张焕玲时,却惊讶地发现,这位高级工程师头戴草帽、脚穿迷彩帆布鞋,鞋上还沾了不少泥巴,和她的团队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着。
|
提起牡丹新品种,张焕玲如数家珍 |
|
核心提示
提起高级工程师,也许不少人脑海中会浮现出文质彬彬、戴着金丝边眼镜的形象。近日,《洛阳晚报》记者在洛阳市牡丹研究院见到该院育种组组长、高级工程师张焕玲时,却惊讶地发现,这位高级工程师头戴草帽、脚穿迷彩帆布鞋,鞋上还沾了不少泥巴,和她的团队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着。
2002年,张焕玲们辛苦十几年培育出的牡丹新品种有31个鉴定成功,丰富了洛阳牡丹大家族。至今已从事牡丹育种工作29年的她,提起其间的故事,有不少话要说……
1 培育时间再漫长,也得坚持下去
位于洛龙区安乐镇的牡丹研究院是牡丹的专业科研机构,前身是1983年12月我市为加大牡丹科学研究力度成立的洛阳市牡丹研究所。30多年来,该院主要从事牡丹新品种培育、牡丹栽培技艺、牡丹园艺应用、牡丹文化等基础理论研究和实用开发技术研究工作。
《洛阳晚报》记者了解到,在位于该院南侧的牡丹培育基地,不到30亩的地里栽培了数万株牡丹,有近500个品种,另外还有大量牡丹实生苗,新品种都是从其中筛选的,这里就是该院育种组组长、高级工程师张焕玲和她的团队的工作地点。2002年,他们培育出来的31个新品种,在这里都能看到。
1986年,张焕玲来到牡丹研究院,近30年间,牡丹研究院正式鉴定过两批牡丹新品种,其间他们从未间断过新品种的培育工作,牡丹新品种培育时间的漫长,由此可见一斑。张焕玲说,培育新品种的时间再长,也必须坚持到底,因为一旦放弃,就前功尽弃。
张焕玲说,培育成功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20年的时间,而且还不乏运气成分。因为尽管选择了优良的母本和父本进行杂交,但是不一定都能收到种子,能收到种子种下去,不一定都能长大成苗,长大的植株也不知道能开出啥样的花。除此,就算新培育出的牡丹植株长大开花,也不一定就能评上新品种,还要看新植株的优良性、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等。
在培育基地,《洛阳晚报》记者看到一株比人还高的牡丹,花朵很大。张焕玲说,这株1997年培育的牡丹就属于被淘汰的。虽然它看起来够高够大,但没有明显优于其他牡丹的地方,花色、花型也不突出,所以只能淘汰掉。在这里,没被评为新品种的牡丹一般都用作嫁接的砧木。
2 新品种培育有讲究,不光好看还要有用
在这片万紫千红的大花园里,尽管各色牡丹俏立枝头,无论是颜色还是形态,都极有特色,但它们中间,可能一万株里才能挑出来一株被鉴定为新品种。
张焕玲站在一株将近一人高、含苞待放的牡丹前说,这棵叫“长枝芙蓉”的牡丹,就是2002年鉴定的31个新品种中的一个。
“长枝芙蓉一般在4月中旬开花。”张焕玲说,长枝芙蓉最大的特点就是枝条长,长度有四五十厘米,它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长枝芙蓉不仅枝条长,且每个枝条上都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花开的时候,每朵花的花瓣有6层以上,呈粉红色,而且都高高耸起,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片灿烂的云霞。
不过,想培育新品种,可不光是花好看就行了,还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长枝芙蓉主要是为了做鲜切花而培育出来的。普通的牡丹一般花茎都比较短,虽不影响观赏,但在国际鲜切花市场就成了弱势。因此,为了弥补我市牡丹产业的这块短板,他们定向培育出了这一新品种。
“这个叫‘墨宝’的品种,也是2002年通过鉴定的。”张焕玲说,从“墨宝”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属于黑色系牡丹,黑色系牡丹本身品种就不多,“墨宝”不仅花色黑亮光洁,花朵呈皇冠形,而且花姿端庄,实乃黑中佳品,以此命名十分贴切。
综合来看,这些牡丹之所以被成功鉴定为新品种,从千万株牡丹中脱颖而出,除了它们的花色、花型有特点,如果有其他的优势,对牡丹产业发展有推动作用,往往也能被鉴定专家们看上,从而获得“身份”。
3 牡丹年年笑春风,她深深怀念当年育花人
这批2002年鉴定的牡丹新品种,如今都已经枝繁叶茂,硕大的花朵十分美丽。张焕玲说,虽然多年的努力取得了硕果,她的心头却有一些遗憾。
她说,她1986年来到牡丹研究院时,带她的老师已经开始培育这批牡丹,大家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个中艰辛难以言喻。
2002年,31个新品种被鉴定成功,数量之多,在过去都是少有的。张焕玲的老师那年已从研究院退休,张焕玲也已经从当年那个刚毕业的小姑娘成长为院里的骨干,接替了老师的位置,成为育种组的组长。
2003年,张焕玲和老师努力了多年的项目荣获当年的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大家满怀喜悦准备去老师家里送证书时,竟然得知老师已经离开人世。为这批新品种努力奋斗了十几年的老师,最后也没能和他们分享这份喜悦。
“培育一个新品种的时间太漫长了,有些人没能看到成果就永远离去了。每当看到这批牡丹新品种,我就会想起老师来。”张焕玲说。
对于他们这些和牡丹打了几十年交道的人来说,“培育这些新品种的过程,就跟养孩子差不多”。张焕玲说,他们早已经把这些牡丹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再辛苦,但当看到孩子们长大了,越来越漂亮,被评为新品种得到认可,那种喜悦和满足,足以让他们忘记十几年的辛苦和等待。(记者 李砺瑾/文 记者 赵朝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