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80岁的王世端老人,他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洛阳牡丹新品种的培育者和见证人。从1962年起,他就在王城公园等园区进行牡丹新品种培育,到1978年,他和同事们培育出40个牡丹新品种。
|
王世端展示花会导游图 |
|
-开栏语 这个牡丹绽放的季节,当您在公园里,或是街道两侧,欣赏那些万紫千红、千娇百媚的牡丹花时,是否知道,洛阳的牡丹从解放前仅存的30多个品种,发展到如今的1200多个品种,这背后凝聚着一代代园林工作者的辛勤和执着。
从今起,晚报开设“牡丹新品种的培育往事”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近那些培育牡丹的园丁,听他们讲述那些年培育牡丹的艰辛往事。
今年已经80岁的王世端老人,他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洛阳牡丹新品种的培育者和见证人。从1962年起,他就在王城公园等园区进行牡丹新品种培育,到1978年,他和同事们培育出40个牡丹新品种。
1 1962年,他开始培育牡丹新品种
1952年,17岁的王世端考上了当时的洛阳林校,后又到中国林科院进修,一直从事树木育种研究工作,尤其对牡丹的研究情有独钟。
1962年,王世端到了王城公园任技术员。他说,很多人知道,洛阳牡丹属于中原牡丹品种群,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在清朝时曾有100多个品种。后因战乱等影响,解放前夕,牡丹只存有30多个品种,数量也仅有数百株。
1957年,我市有关部门曾对当时洛阳牡丹品种进行调查,查明尚有古老品种30余个。在王城公园工作期间,王世端和其他几位技术人员开始探索牡丹的人工杂交育种。
王世端说,当时,各方面条件都很差,连冰箱都是稀罕物,也没有相关的设备,他们硬是靠着双手,授粉、记录、管理等。
2 培育新品种,过程漫长而艰辛
每年4月,王世端和同事们最忙,由于是人工杂交育种,他们要从已有品种植株中选择母本和父本进行杂交。
哪些牡丹品种适宜作为母本?哪些宜作为父本呢?王世端说,他们选择单瓣花但结籽多的牡丹作为母本,选择花色鲜艳、花粉较多的作为父本。除此之外,他们希望培育出来的牡丹新品种最好是有早开的,有晚开的,所以还要考虑到母本、父本的花期不同。
王世端等人要从牡丹花朵里收集花粉,然后对母本去除雄蕊、套袋,接下来人工授粉,最后等牡丹结出种子。
当时有800多株牡丹参加试验,这些牡丹都要编号,有些植株可能收获种子比较多,但有些可能颗粒无收,研究人员要对牡丹种子逐一记录。
每年8月播下牡丹种子后,一般要过五六年牡丹才能开花,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也不能疏于管理,仅王世端研究牡丹新品种的十几年间,工作日志就有几十大本。
王世端的老伴儿回忆说,当时他们家在纱厂西路上住,要说离王城公园很近,但丈夫忙起来白天、晚上都要吃住在公园,天天都在试验田里,只有周日放假时,他才回家和家人短暂团聚。
3 几十年前的剪贴本,见证洛阳牡丹的发展
1978年,对洛阳的牡丹新品种而言,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近日,王世端给《洛阳晚报》记者翻看一本陈旧的剪贴本,剪贴本上保留有不少有关牡丹新品种的报道。他找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牡丹品种的名字,“金丝贯顶、昭君出塞、红莲满塘、玉骨冰肌、蓝田飘香、锦绣九都……”这些是1978年,王世端和同事们培育出的牡丹新品种,其中不少花名是他根据古籍以及新品种的花色、花型取的。
“金丝贯顶花型和姚黄比较像,但是花蕊较长,好像道道金丝射出来,因此叫金丝贯顶。”王世端解释说,经过十几年漫长的辛勤培育,他们最后从400多株牡丹中,确定了这40个新品种,并通过了相关专家的鉴定。
4 曾担任市牡丹研究所首任所长
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提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打开了“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
河南省在当年召开了全省科学大会,洛阳市的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的专家、代表参加了这场盛会,王世端和他们培育的洛阳牡丹在此次盛会上崭露头角。
在大会上,洛阳牡丹新品种的培育荣获河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当时已经调到市园林处工作的王世端,被评为“河南省先进科学技术工作者”。至今,他一直珍藏着这两本红彤彤的证书。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各地,洛阳牡丹也乘着这股东风茁壮成长。
1983年,首届洛阳牡丹花会前后,王世端成了最忙的人,那届花会的首个导游图的文字便出自他手。他和同事们培育出来的牡丹新品种,也被移植在王城公园里,供人们欣赏。
同年,我国第一个牡丹专类研究机构——市牡丹研究所成立,王世端首任所长、总工程师。
为了培育更多的牡丹新品种,王世端和同事们经常外出进行牡丹种植资源的调查,足迹遍布陕西、甘肃、云南、浙江,他们收集了野生原种和半栽培牡丹300多个,准备把高大的野生牡丹和个头较矮的洛阳牡丹杂交,使洛阳牡丹的植株长得再高些,花开得再多些,色彩更鲜亮些,增强牡丹的抗性和观赏性。
5 三十多年前的新品种,如今依旧笑春风
近日,《洛阳晚报》记者来到王城公园的沉香楼,这里是牡丹观赏的主景点之一,也是游客必来之处。
该公园党总支书记王泳梅指着沉香楼北侧的花坛说,这里过去种的全是1978年培育出来的那批新品种,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公园制作的标志牌上,人们仍然能够看到“昭君出塞”“红莲满塘”“金丝贯顶”等当年的牡丹品种,它们中有很多是中晚开品种,目前仍然含苞待放。
“你看,当年的牡丹很好辨认,它们枝干苍老,长势虽然已经没有年轻的牡丹那么旺盛了,但是造型别致,有种独特的美。”王泳梅指着这些牡丹说。
从1962年至今,第一批培育牡丹新品种的园丁,已经有很多不在人世,但他们培育出来的这些绚丽的牡丹花,依旧在春风中笑迎海内外游人,为城市增添美丽和朝气。(记者 李砺瑾 通讯员 乔丽娜/文 记者 赵朝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