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在中国的传播除了善无畏,还有金刚智、不空,他们被称为“开元三大士”。
密宗在中国的传播除了善无畏,还有金刚智、不空,他们被称为“开元三大士”。
金刚智是南天竺摩赖耶国人,10岁出家为僧,在那烂陀寺从寂静智大师学“声明”。20岁时受具足戒,博学大小乘律、论。6年后前往迦毗罗城,从胜贤大师学《瑜伽师地论》,后回到南天竺,从龙智大师学《金刚顶瑜伽经》,受五部灌顶,自此专心于密教。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金刚智从海路而来,抵达中国广州。唐玄宗亲派专使迎接,次年到达洛阳。此后,随驾不断往返于洛阳、长安之间。
金刚智先后译出《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等佛经和密教经典21部24卷,此外,他建坛弘法,讲经授徒,使密教在洛阳、长安逐渐流传开来。
据说,金刚智和善无畏一样深怀密宗法术。一次,他奉诏在洛阳求雨,作法7天,终于“崩云泄雨”,“而结坛之地,穿穴其屋,洪注道场”。洛阳民众都说金刚智“获一龙,穿屋飞去”,于是“求观其处,日千万人”。金刚智还有起死回生的本事。唐玄宗的第25公主久染沉疴,多日闭目不醒。玄宗敕令金刚智对她授以戒法。金刚智选取俩幼女,以不可思议之力让她俩带着敕令到琰摩王(地狱阎罗王)那里去。不一会儿,琰摩王派已故的公主保姆刘氏护送公主的魂魄和两个幼女同返阳间。于是,公主睁眼坐了起来,言语正常。虽然公主见了玄宗后还是“冥数难移”而死,但金刚智的法术被人说得更加神乎其神。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七月二十六日,金刚智奉旨回国,行至洛阳广福寺时,却停下不走了。一天,他对弟子说:“白月圆时,我将去矣!”果然,到了八月十五日这天,金刚智在广福寺礼毗卢遮那佛,旋绕7圈,回到住室,焚香发愿,向弟子们交代完后事便寂然而化,享年71岁。十二月七日,金刚智被葬于龙门南伊川之右岗上,并建塔旌表。
后来,其弟子不空上奏玄宗,金刚智被诏谥为“国师”,赠“大弘教三藏”;天宝二年,又于龙门奉先寺西岗建塔纪念。时至永泰元年,代宗应不空之奏请,追封金刚智为“开府仪同三司”;大历三年,又亲自题写了塔额。
不空是金刚智从海外带来的得意门生。不空,法名智藏,原籍北天竺,双亲早亡,自幼随叔父生活。15岁时,他在于阗婆国(今印尼爪哇岛)拜金刚智为师,随金刚智来到大唐。20岁时,在洛阳广福寺受具足戒,长期跟随金刚智奔波于东、西两京,译经弘法。
金刚智被诏准回国后,不空本与师父同行,但师父圆寂于洛阳,不空当然要料理后事。师父临终前嘱咐他:“我回不了国了,但你一定要到狮子国和天竺游学,方可成密宗大师。”不空办完丧事后,即向玄宗奏请师父遗愿,玄宗准奏,并准他以大唐特使的身份,持国书前往诸国。这样,不空就身负两重使命。
狮子国即今斯里兰卡。不空及弟子在这里受到隆重礼遇。他们拜师结友,广泛搜集密宗经典和各种佛教典籍共100部120卷,后又游学五竺,佛法精进。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不空回到大唐长安。他的宣教活动主要是译经,共译出《密严》《仁王》等各种经典140部143卷。肃宗时,不空曾奏请入山修炼,隐居终南山智炬寺。代宗继位后,礼遇弥厚,诏授特进试鸿胪卿,加号大广智三藏。大历九年(公元774年)六月十五日,不空香水淋浴安然圆寂,享年79岁。消息传到大内,代宗辍朝三日,以示哀惮。
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并称“开元三大士”,足见他们在唐朝的地位。而三大士在唐朝传密宗,有位中国僧人不可不提,他就是一行。
一行,俗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他少年聪慧,早负盛名,武三思欲赢得“礼贤下士”的美名而拉拢他,他却躲到嵩山嵩阳寺,拜神秀的弟子普寂为师并剃度出家。善无畏来华后,他奉诏参与译经,学习密宗,成为一名大阿阇(shé)梨。金刚智来华后,他亦协助其弘法。
一行不仅是著名高僧,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和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一同制造了“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子午线的长度,主持编制了更为科学的历法《大衍历》。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行卒,年仅45岁。玄宗闻讯,痛哭道:“一行弃朕!”赐谥号“大慧禅师”,并亲自撰写、书丹碑文,建塔纪念。(徐晓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