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阳:翩翩白马自西来》一文的内容可知,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翻译家比尔·波特的洛阳之行日程很满,在一天时间里,他除前往龙门石窟、白园、关林外,还到白马寺、北邙古墓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汉光武帝陵参观,以此来寻找洛阳这座城市中“黄河流域成就伟大文明的事件、人物和景观”。
女子启门图 (资料图片)
从《洛阳:翩翩白马自西来》一文的内容可知,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翻译家比尔·波特的洛阳之行日程很满,在一天时间里,他除前往龙门石窟、白园、关林外,还到白马寺、北邙古墓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汉光武帝陵参观,以此来寻找洛阳这座城市中“黄河流域成就伟大文明的事件、人物和景观”。
1、在白马寺祭奠“同行”摄摩腾和竺法兰
从关林出来,比尔·波特的下一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在比尔·波特的记忆中,车走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他经过那个与第一批僧人一起来到中国的白马的雕像(这对石马原在宋代大臣魏咸信墓前,1935年才落户白马寺,记者注),开始参观白马寺的神殿。
参观之后,比尔·波特回到白马寺大门附近,那里有把经文带入中国并首次译成中文的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的墓冢,覆盖着墓冢的连翘刚开始绽放。看到这个场景,同样是翻译的比尔·波特忍不住为两位“同行”上了炷香。
出白马寺后,比尔·波特步行前往另一处景点,“沿着白马寺门前主路向前走了大概半公里,穿过公路,下了路基,又过了铁道,以期能更好地看到那个位于右侧的平顶小山丘——永宁寺的旧址”。
永宁寺曾经是中国最高佛塔所在地,寺内的永宁寺塔有130米高。永宁寺的建造几乎耗尽了当时的国库,却在建好仅20年后,就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烬。
2、到邙山探访“中国最独特的博物馆”
当天中午,比尔·波特在洛阳火车站附近吃了午饭。之后,他叫了一辆出租车,去洛阳城北边的邙山,那里有“中国最独特的博物馆——北邙古墓博物馆(现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在比尔·波特的眼中:“早期的墓葬,大多数结构和随葬物品相差无几,但后期的墓葬,尤其是一千年前的北宋以后的墓葬,就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性。特别令人难忘的是,在一个宋墓入口的石门上雕刻了一个女孩子向外张望的脸,就好像她正在偷看人间尘世一样。”
资料显示,比尔·波特所说的这个石刻为北宋壁画墓,正对墓门有一幅“女子启门图”,即墓主人生前日常家居生活的写照。门扇半掩,一女子开门欲出,暗示门后还有庭院房屋,寓意墓主人家大业大、殷实富有。
3、为了看牡丹比尔·波特提前一个月来到洛阳
作为一个“中国通”,比尔·波特对洛阳很有好感:“洛阳除了历史遗迹,还有许多吸引人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当数那四月底或五月初盛开的牡丹了。”
说起牡丹的历史,比尔·波特头头是道:“早自唐朝起,洛阳就被称为中国的牡丹之都……也许是因为牡丹在中国最早种植于两千年前的汉朝,而洛阳曾是汉朝的都城之一。所以自然而然地,人们就把洛阳和牡丹联系起来了。过去的两千年中,许多画家都喜欢以牡丹为题作画,牡丹也同样受到花匠们的喜爱。”
对于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文化节(当时为牡丹花会,2010年11月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记者注),比尔·波特认为这堪称“一大盛事”,它标志着洛阳旅游高峰的到来,他感慨:“幸亏我提前一个月就到洛阳了,否则肯定找不到酒店。”
比尔·波特所言不虚。数据显示,1991年4月15日至25日举行的第九届洛阳牡丹花会,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0万人次。
4、在比尔·波特心中汉光武帝是大度的皇帝
洛阳之行的最后一站,比尔·波特来到距离黄河很近的刘秀坟,即汉光武帝陵。比尔·波特认为这是“乡间一个几乎被所有来洛阳旅游的人忽略的地方”。“在这里,葬着中国最著名的统治者之一,他的名字叫刘秀。他领导的起义,推翻了篡位的王莽。之后,刘秀重兴汉室,史称汉光武帝,建都洛阳。那是公元25年的事,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洛阳的第一批牡丹花开放了。”
比尔·波特说,因为一个故事,他对汉光武帝刘秀有着某种偏爱。“刘秀登上大位后不久,便前往浙江邀请他的一位童年伙伴入朝为官。可他的这位朋友对他说,自己更愿意以钓鱼来打发日子,说着就把脚搁在刘秀的肚子上睡着了。刘秀的这位朋友叫严子陵,他那时几乎与皇帝一样闻名,但他是个隐士。”比尔·波特认为,中国人喜欢讲这个故事,显然不是为了赞美严子陵,而是为了赞美汉光武帝刘秀,赞美他的大度。
到了汉光武帝陵,比尔·波特发现,那天除他和司机还有一个小女孩之外(汉光武帝陵园里),没有别人。“小女孩在那里跑来跑去,给那些柏树绑上白布条。”这让比尔·波特很好奇,“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希望风把她的祈祷带去天堂吗?”
比尔·波特坐在那儿看着这个小女孩,正打算过去问她时,他的司机却按响了喇叭,催他返程。比尔·波特后悔地说:“我只好不辞而别了,唉,怪异又美丽的小女孩,还有这位伟大的、大度的皇帝。”
从汉光武帝陵回到洛阳市区,比尔·波特在酒店“一觉睡到天亮”,第二天醒来,前往三门峡市继续他的黄河之旅。
1991年5月25日,比尔·波特历时两个多月,成功到达黄河源头。一路走来,比尔·波特认识到:“在这条河边,中华文明从五千年前发轫;在这条河边,中华帝国创造了空前的辉煌;在这条河边,中国人形成了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的心理和情感。”
2012年4月,在接受国内一家媒体采访时,比尔·波特谈起自己的黄河之旅,对其中一个片段记忆犹新:“有一次我坐着拖拉机到黄河边要渡河,小船就停在河边,但是没有人,所以我就住在离河岸很近的招待所。晚上我听到黄河的声音,这个水声我到现在都记得,好像现在还在耳边回响。”(记者 余子愚 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