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就像一场高手对决的牌局,而“生态宜居”是一张可以决胜的王牌。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就像一场高手对决的牌局,而“生态宜居”是一张可以决胜的王牌。
加快建设名副其实副中心,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生态先行战略,努力把洛阳建成中原经济区最佳宜居地,建成生态良好、祥和安定、近悦远来的幸福之城、品质之城、宜居之城。
“生态”和“宜居”的组合,正在重新诠释发展的要义。
生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要素,它决定了“人们更愿意在哪里停留下来”;宜居,把推动发展与造福人民有机结合起来,“以人的集聚带来资本、技术、项目、产业的集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放眼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在发展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再补回去,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大。特别是有些地方,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至今仍未恢复。伦敦,在很长一段时期是著名的“雾都”;比利时,发生过世人瞩目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20世纪40年代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举世关注。这些,都是极为深刻的教训。
把目光转向国内,曾有国人这样总结,30年前人们求温饱,现在要环保;30多年前人们重生活,现在重生态。今天的人民群众,不是对GDP增速不快不满,而是对生态环境不好不满。食物丰足了,但吃得不安全了;城市繁华了,但空气污染了。这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这样的生活怎么能幸福?
时代的命题,中国这样作答——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深化了绿色底蕴,“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很多省份提出“生态强省”“生态立市”的战略目标。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去实现发展,已成中国社会的共识,大家心里都明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粗放式增长的老路,再也走不通了!
时代的命题,洛阳这样作答——
“作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简单地与中心城市比大、比快,既不科学也不现实。但是,良好的生态底蕴是我们可以与之比美、比优、比宜居、比幸福的资本和底气。”
透过这句话,人们不难读出洛阳的清醒,不难读出发展的定力。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良好生态系统,推动生态资源质量最优化、效益最大化,从而打出一张漂亮的“宜居”牌,以此聚人气、聚资源、助发展,这既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说到洛阳生态的“资本和底气”,“这个真的有”,而且得天独厚、禀赋非凡——
看山,邙山北卧,伊阙对峙;八百里伏牛之白云山、老君山、西泰山等雄奇俊秀。
看水,黄、洛、伊、涧、瀍“五水绕洛邑”;洛浦公园、伊滨公园波光粼粼;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库碧波荡漾;故县水库、陆浑水库镶嵌河洛。
看绿,国色天香满洛城;小浪底、周山、上清宫、龙门山四大森林公园环绕市区;城市区绿地总面积5742.9公顷,公园、广场处处皆绿;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189.78万亩,森林覆盖率46%。
…………
然而,资本归资本,底气归底气,在“硬币的另一面”是:沙尘、雾霾不时遮蔽蓝天,垃圾、污水时常污染碧水清流,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禀赋出众的洛阳,距离“最佳宜居地”还任重道远。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洛阳,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绿色发展道路,确保能成为人们一提到中原经济区就首先想到的城市,成为在中原经济区乃至中部地区,人们最心驰神往、最津津乐道、最安居乐业的地方!
打好“宜居”牌,要强化生态意识。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有序开发与科学保护并重、源头控制与环境整治并重、城市与乡村并重,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环评通不过的项目一个也不准上,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一天也不准开。
打好“宜居”牌,要坚守生态红线。
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保障生态安全,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执法监管,强化责任追究,在生态问题上决不能越雷池半步。坚持做到不挖山、不砍树、不拆有历史价值的房屋、不填河湖,城市不该硬化的不硬化、少水泥地多绿地、路让树等。
打好“宜居”牌,要建设生态城市。
以治水治气治废为重点,大力实施生态市建设、碧水蓝天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扎实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活动,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实施中心城区林业生态圈建设和荒山绿化工程,把荒山建成森林公园,把荒滩建成湿地,让水、林、绿之美离人更近、可分享、可融入,推动全市域生态状况不断改善。
生态“先行”,宜居“主打”——最佳宜居地的梦想,洛阳开启“现在进行时”!(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