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农村长大的,对这片土地充满热爱,我愿意为这里的孩子们做事。守望不是等待,而是陪伴——陪伴孩子们成长。”采访中,西工区樱桃沟小学校长、34岁的张卫营说。
张卫营在图书馆整理图书
“我是农村长大的,对这片土地充满热爱,我愿意为这里的孩子们做事。守望不是等待,而是陪伴——陪伴孩子们成长。”采访中,西工区樱桃沟小学校长、34岁的张卫营说。
学校储藏室,他住了4年
见到张卫营时,他正在学校的图书阅览室里整理图书。虽是暑假,他每天都会到学校里看看,打扫一下卫生。
1998年,18岁的张卫营从洛阳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樱桃沟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学校位于西工区最西部的樱桃沟村,地僻沟深,教学条件简陋,师资匮乏。看到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张卫营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学校离家太远,为了不耽误上课,他在学校找了间8平方米的储藏室安置下来。
“那时候,学校都是瓦房,窗户玻璃碎了,用塑料纸糊着,雨天漏雨,冬天灌风。”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他一住便是4年,白天上课,晚上就在房间里备课、批改作业、总结教育心得。
大水冲断路,他上门给学生上课
2003年9月,秋雨下了一个多月,当时的樱桃沟村没有柏油路,大水冲断了通往学校的路。张卫营班里有10来个孩子无法上学,他告诉家长:“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他们暂时不用来学校了……”
“张老师,那咱的娃咋上课?”
“咋能不上?我去你们家里上课!”
在此后的20多天里,他每天都顶风冒雨奔波在泥泞的路上,挨家挨户给学生上课,不落下任何一个孩子。
2007年结婚以后,张卫营住在涧西区龙鳞路,每天要往返几十里的路程,可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无论道路多么难走,他从未因此耽误孩子们一节课。
建成长档案,他为孩子们的童年“上色”
2008年,张卫营担任樱桃沟小学校长,他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他立足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水平,让他们寻找提升教学水平的办法,为其量身定制发展目标。
为让学生们有更多的精神食粮,从2009年5月起,他找到西工区国税局等单位,恳请对方为孩子们捐书。如今,学校每周有两节阅读课,每个教室都有图书角。
此外,张卫营为每个孩子都建立了成长档案。他要求教师们每个月至少给孩子们留下一张照片或一段影像,等毕业后刻成光盘送给他们。
“我会永远耕耘在这片沃土上,做一名快乐的乡村教育守望者。”采访结束时,张卫营说。
(记者 王晓丹 实习生 孟璐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