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山峻岭中一路咆哮、奔腾的黄河,到了盟津放缓了脚步,它开始进入广袤的平原。
在崇山峻岭中一路咆哮、奔腾的黄河,到了盟津放缓了脚步,它开始进入广袤的平原。
盟津,今称孟津,是黄河上一个古老的渡口。周武王九年(公元前1048年),武王姬发在此大会诸侯,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八百诸侯会盟津”事件,它吹响了灭商兴周、改朝换代的激越号角。
商王朝由汤在洛阳建立后,历时500余年。自十一王以后,多次迁都,曾都隞(公式o郑州)、相(内黄)、邢(温县)、殷(安阳)。其最后一代王纣王残暴凶狠、荒淫无道,忠臣贤士皆遭厄运,甚至受到炮烙等酷刑,令人发指。他怀疑西伯侯姬昌谋反,曾将其囚禁于羑(yǒu)里(今汤阴),还杀其长子伯邑考做肉饼,强令其吃掉。他不管黎民死活,只和妲己等嫔妃寻欢作乐、醉生梦死。
商王朝病入膏肓,纣王政权大厦将倾。西伯侯、后来的周文王死后,其子姬发继位,为周武王。他经过充分准备,决意伐纣。武王九年,他从西岐起兵,直奔盟津,各地诸侯和部落首领闻讯前来助阵。八百诸侯会盟津,是灭商的总动员。周武王举行誓师仪式,这就是史上著名的“盟津之誓”。
盟津渡口千舟竞发,浪花飞溅。大军顺利抵达北岸后,武王却又急令返回。原来,武王此次发兵的目的是进行一次渡河战斗演练,同时借机探明各诸侯国的虚实和态度。通过演练,他认为一举灭商的时机尚不成熟,因而引兵退回了西岐。
关于武王退兵,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占卜。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时,研究伏羲的《河图》著成了《周易》,每临大事,他总要据此占卜。武王也深谙此道。渡河时,有白鱼跃入武王舟中,过河后又见流火(流星)以鸟状而下。武王占卜,知此时纣王命不该绝,于是撤兵。
两年后,武王再次亲征,兵临盟津。这次,他率领的军队声势更为浩大。各地诸侯、部落首领亦率精兵再次来此会师,人马合为一处,漫山遍野,蔚为壮观。武王再次举行誓师大会,在会上作《大誓》,一方面怒斥纣王罪恶滔天,一方面借助上天之命,说明伐纣的正义。将士们听得热血沸腾,群情激昂。
伐纣大军强渡黄河后,人不解甲,马不卸鞍,5天进军400里,抵达牧野(今淇县),不久,展开牧野大会战。在这场决定商、周命运的大会战中,号称70万之众的商军有一部分阵前倒戈,商军大乱,溃不成军,而周师势不可挡,连连奏凯,最后攻入殷都。纣王见大势已去,自焚身亡。
周武王灭商,成了天下诸侯黎民的共主。他顺原路回周地,“息偃戎师”,故今有偃师之地名。
周武王伐纣不仅在盟津、偃师留下历史痕迹,还冒出了被史学家褒贬不一的两位贤士,这便是伯夷、叔齐“扣马而谏”的故事。弟兄俩劝谏无果,竟在周代商后“不食周粟”,后被活活饿死。今首阳山有伯夷、叔齐的冢。(侯震/图 徐晓帆/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