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众说纷纭。
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载,秦始皇时,“有沙门释利防等十八贤者,赍经来化,始皇弗从,遂禁释利防等”。此次传经未成功。
三国时曹魏鱼豢的《魏略·西戎传》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但未产生影响。
佛教界普遍把汉明帝“永平求法”作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现存最早的佛经《四十二章经》序中记载:“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白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轻举能飞,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
此记载颇有传奇色彩,但人家是在做梦,梦见什么都有可能。后东汉末年牟融所著《理惑论》、北齐魏收所著《释老志》都有类似记载,从中可以看到“永平求法”的大致情节。
永平七年(公元64年),正值东汉明帝刘庄在位之时。一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到一位神人,浑身笼罩金光,头顶有一光环,绰约缥缈,飞来皇宫大殿前。明帝见此神人,十分欢喜。次日早朝,明帝便向大臣们讲述梦中情形,询问大臣,此为何方神人?有位大臣叫傅毅,见多识广,他回答说,听说西方天竺国有位得道之人,被人们称为佛,他能轻举飞身,陛下所梦即是此神。明帝闻言大喜,梦中神人果然有,如是,莫不是朕与佛有缘?遂传旨,命大臣蔡愔、秦景等12人前往天竺国寻求佛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
当时,中国尚无任何宗教。自西汉以来,黄老之学渐兴,但只在皇宫内传播。黄老之学奉黄帝、老子为始祖,追求神仙,追求长生久视,追求修身养性,乃道教前身。刘秀起兵,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仍推崇黄老之学。刘秀驾崩,其子刘庄继位,黄老之学继续盛行。如今,忽闻有佛,佛是何方神圣?众臣其实不解,只道佛即中国之神仙,佛教与中国的黄老之学类同。
汉明帝君无戏言,蔡愔一行接旨便踏上西行之路。据载,这拨人历经36国,终到大月氏(今中亚阿姆河流域)。这天,过一街市,见有人群簇拥二僧人顶礼膜拜,二僧人气宇轩昂,身披袈裟,面善目慈,口念阿弥陀佛。一打听,僧人自天竺来,一人称摄摩腾,一人称竺法兰。蔡愔上前施礼说明来意,力邀二高僧前往中国传教。高僧本就志在传教,四处漂泊,闻言正中下怀,焉有不去之理?当下收拾行装,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随蔡愔一行而去。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高僧、蔡愔抵达洛阳。汉明帝欣喜不已,亲自接待,嘘寒问暖,唯恐不周。先传旨将二高僧安排在东汉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住下,又传旨请高僧在自己避暑读书的清凉台翻译佛经,还传旨命宫中画工摹画释迦牟尼佛像,供奉宫中多处,并“犹依天竺旧状”,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之北修建僧院,僧院初名招提寺,后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劳,改名白马寺。
关于白马寺之名的来历还有多个版本。一说,招提寺规模宏大,和尚众多,财富盈寺。某年,有位皇帝想侵吞庙产,下令拆寺,限和尚在十日内还俗。谁知当晚便做一梦,梦中有两匹白马狂奔,冲自己而来。他惊出一身冷汗,以为是佛显灵,慌忙撤销诏令,改招提寺为白马寺,每日吃斋念佛。一说,天竺国有位国王下令毁寺,却在夜里见一白马绕塔悲鸣,顿生慈悲,遂命此寺为白马寺。从此,佛教重要寺院都以白马寺命名。后人有诗曰:“犹闻绕塔马悲鸣”,写的即是上述典故。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洛阳白马寺落成。初落成的白马寺规模不是很大,而且寺内没有塑像,只有临摹的佛像,和尚也仅有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因此,可以说当时的白马寺仍是接待西域高僧来中国传教译经的官府机构。尽管如此,白马寺在中国佛教界被公认为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洛阳伽蓝记》评道:“金光流照,法轮东转,创自此矣。”(徐晓帆 司一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