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灭殷商后,将商代遗民迁于洛阳,置军队加以监视。商民在政治上失去地位,遂纷纷从事工商业,故人们称从事工商业者为“商人”。洛阳长期的商业活动氛围终于孕育出一位我国著名的商业家,他就是被商人尊为祖师的白圭。
白圭,战国时期洛阳人,著名商贾。他长期从事商业活动,有着丰富的经商经验和致富理论。在实践中,白圭总结出一系列经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理论是他成功的法宝。
白圭的一切商业活动都取决于市场观察及收成。粮食丰收之年,粮价低廉,他就大量收购粮食,以最小的代价囤积大量粮食。由于粮食丰收,人们基本生活无忧,故其他生活用品,如衣服之类商品需求量增加,价格自然上涨,他就不失时机出售手中的丝、麻、棉等物品,获取丰厚利润。而当粮食歉收之时,粮价上涨,他就及时抛售手中的粮食获取厚利。这时,人们果腹尚且不及,对穿衣的需求自然下降,那么,帛、棉之类物品价格自然下滑,白圭就用售粮赚来的钱大量收购这类物品。经过长期经营,白圭成了周都洛阳一带大名鼎鼎的商人、亿万富翁。
白圭在经营中还遵循薄利多销原则。他认为“欲长钱,取下谷”,下等谷物售价低,百姓为生计所需必选价廉之物,这样,下等谷物销量大了,利润自然丰厚。另一方面,白圭又非常讲职业道德。他告诫人们,为生活之用“取下谷”,能吃就行,但若是选种子,当“取上谷”,因为只有种子好,才能取得好收成。因为白圭的谷物是上等下等分置的,各是各价,决不以次充好,加上讲信誉,故其生意长期兴隆。
白圭的经商理论可以归纳为“智”、“勇”、“仁”、“强”。他说,经商发财致富,就要像伊尹、姜尚筹划谋略,像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像商鞅推行法令那样,如果“智”不能权变,“勇”不能决断,“仁”不足决定取予,“强”不足守业,那就不算经商有术。
白圭经商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很能吃苦,事必躬亲。即便成了亿万富翁,他也决不浪费。他把一切能拿出的钱都投到商业经营活动中,自己却“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常“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这是难能可贵的。
(资料提供: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