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关于白鹤镇王良村村名的由来,有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王良一带为赵国势力范围。附近的卫国自恃国力强大,总想一口吞下赵国,无奈赵王仁政,百姓拥戴,上下团结如磐。卫王无奈,派出两名刺客刺杀赵王。
刺客乘马车过黄河,途经金河涧,迷路之际遇到一名大汉。刺客谎称卫国使者,拜托大汉带路前往送信。途中,那大汉发现刺客身份,便将马车驾到邓家沟附近的悬崖前,刺客拔出匕首喝令他停车,他却猛抽两鞭,3人连马带车一齐跌入深谷,人车俱毁。
附近乡亲闻讯前来救难,认出大汉原是赵国农夫王良。赵王听说此事后悲痛不已,吩咐大臣厚葬王良。人们为纪念王良,便把他的名字作为此地的村名。
人文自然
王良1969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为王良乡,位于孟津县城北5公里,南接城关,北临黄河,东与白鹤镇相接,西和麻屯镇为邻,面积47.14平方公里,耕地2.95万亩。辖13个行政村,152个村民组,15575口人。2005年,王良乡撤销,其行政区域划归白鹤镇管辖。
王良地处丘陵,冈峦密布、丘壑纵横,有些田块大不过亩,小不足分。由于土地贫瘠,水源缺乏,农作物产量较低。当地人为了养家糊口,纷纷外出务工,杂耍便成了王良人主要的谋生手段之一。
王良杂耍起始于唐宋,兴于明清。最多时有大大小小的杂耍团体500多个。王良人不论男女老少,均可随手变几套戏法,称王良为“杂耍之乡”实不为过。
今日王良
白鹤镇文化站站长张晓锋介绍,王良的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旱船、竹马、高台、独腿猴、小黑驴等。新中国成立初期,王良人便有频繁的演出。改革开放以来,王良的各种团体活跃于民间。当时已有40多个小型魔术、杂技团体,并常年在省内外流动演出。
王随琅是从王良走出来的成功代表。20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王随琅开始学习杂技和魔术,并成为杂技团里的骨干。1983年,在师傅的鼓励和支持下,王随琅成立了自己的民间文艺团体。
随着积累慢慢增多,他不断更新演出装备,表演的内容也由简单的杂耍扩展为大型杂技表演、大型动物驯化、现代歌舞演唱等多种形式。后来,王随琅又在多个大城市动物园投资建设动物展馆。在王城公园也有他投资建设的大型动物场馆。
从四处闯荡、居无定所的卖艺人到拥有固定营业场所、年收入数百万元的成功人士,王随琅的经历既是王良人效仿的榜样,也是王良杂耍发展壮大的缩影。
王良杂耍的表演团队和经营项目涉及广泛,大到动物展览、动物表演、灯展等,小到高跷舞狮、游乐项目经营等。表演的地域也十分广泛,北京、上海、河北、山西、四川、陕西等地均有王良人的身影,通过流动表演,王良杂耍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全国各地的公园、动物园、庙会,相当一部分的娱乐项目都是王良人经营的。”当地一位村民自豪地说:“像那些砸沙包、套圈、扎气球、钓鱼等小的娱乐项目,随便去问,基本都是我们王良人!”
从养家糊口到发家致富,从走村串巷到坐地大公园,王良杂耍已成为白鹤镇甚至孟津县的一项规模较大的文化产业。据估算,每个团队年创收入数十万元,整个产业年创收可达数千万元。目前,王良杂耍与赵岭高跷、长秋竹马都被列为白鹤镇待深入挖掘的传统文化艺术范围。
(记者 石蕴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