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牝方彝相传1947年出土于洛阳市郊小李村西南处一座被盗古墓。该方彝高32.6厘米,口阔23.5厘米,宽19厘米,文史大家郭沫若先生考证后,认为墓主人叔牝应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和周公之弟成叔武。
叔牝方彝
文物名称:叔牝(pìn)方彝
文物年代:西周
出土时间:1947年
出土地点:洛阳市郊小李村
1 珍贵铜器神秘肃穆
相传1947年秋,在洛阳市郊小李村西南处,一座古墓被盗。古墓里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青铜礼器鼎、簋(guǐ)、彝、尊、兵器戈、矛、銮铃、马面饰以及玉器、玉刀等。
“可惜,这批珍贵的文物出土后,大多流失海外。”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张玉芳说。幸运的是,1960年市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并收藏了这批文物中的一件青铜器——现藏于洛阳博物馆的叔牝方彝。
叔牝方彝高32.6厘米、口阔23.5厘米、宽19厘米,方彝器盖呈四面起坡屋顶状,顶上有握手,器身为长方形、侈口、束颈、鼓腹下收、圈足,全身饰满三层浅浮雕纹样。另外,盖腹均饰以扉棱为鼻梁的双突目兽面,盖顶、口沿及圈足饰凤鸟纹一周,纹样繁缛,显得神秘、肃穆。
2 母后赐贝制作宝彝
张玉芳介绍,方彝彝盖及腹内均有相同的铭文“叔牝赐贝于王姒用作宝尊彝”三行十二字。另外,在与这件方彝同墓出土、流失海外的一件铜方座簋上,也有“叔牝作尊彝”铭文,说明叔牝当是该墓的主人。
那么,叔牝是什么人呢?张玉芳说,郭沫若先生曾根据出土青铜器的器型和铭文,进行过认真考证,认为叔牝应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和周公之弟成叔武。
她说,根据《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叔武于成……”可知,作为西周时期封地在成(位置一说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一说在今河南省范县)的侯伯,叔牝的身份与这批随葬青铜器的等级相符。
“铭文中的‘王姒’,应是姒姓女子嫁给周王后的称谓。”张玉芳说,根据文献记载,周王娶姒姓女子为妃者仅有两人,分别为文王之妃太姒和幽王之妃褒姒。而根据该方彝的时代判断,铭文中的“王姒”应指周文王之妃太姒,也就是叔牝的母亲。
因此,铭文的意思也就是:叔牝用母后王姒赐给他的贝(当时流通的货币),制作了这尊宝彝。
3 洛邑位重死后葬洛
那么,封地在成的叔牝死后为什么要葬在洛阳呢?这要从周成王迁都洛阳说起。
“周武王灭商后,决定迁都洛邑。”张玉芳说,但周武王却在灭商后不久死去。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即位,周公摄政,引起管叔、蔡叔不满,他们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周公以洛邑为大本营,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平定了叛乱。
张玉芳说,平定叛乱后,周公、召公遵周成王之命至洛相宅选址,他们根据地形地貌进行了详细测量,并绘制了地图,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洛邑的兴建工程。关于周公营造的洛邑,《考工记》有明确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城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随后,周成王便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并命周公、召公“分陕而治”。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
“周公亲自驻守洛邑,辅佐周成王,主管成周事务。”张玉芳说,周公对自己一手营建的新都城洛邑感情颇深,临死时还交代“必葬我成周”。与此同时,作为拱卫宗周镐京的前沿,洛邑在周人心中也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成叔死后葬在洛阳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本报记者姜春晖通讯员孙海岩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