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博物馆渐成古都“热词”,逐个儿亮相的民营博物馆中,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尤其受洛阳收藏界的关注。古都碑志拓片文脉深厚,该馆馆长究竟是何等人物?记者采访老城多位文化届前辈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刘建军和他收藏的拓片。
1 清末民初,老城碑志拓片文化盛极一时
我市唐史专家赵跟喜先生说,洛阳作为千年帝都,地面古建筑大多荡然无存,但历代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把洛阳北邙视为风水宝地,故有“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之说。因此,北邙上下遍布历代陵墓,是中国最大的“地下碑林”。碑刻、墓志弥足珍贵,人们纷纷拓印临摹收藏。
老城的碑志拓片文脉,在中国收藏界的地位如何?
河南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寇北辰先生介绍,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尤其是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中原地区军阀纷争、政局混乱,洛阳民间尤其是邙山一带,盗墓之风猖獗。
由于盗墓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往往只盗走精美、轻便的墓葬文物,而将笨重的石碑留下,这样的石碑有数千方之多。这些出土石碑上的墓志堪称“石刻史书”,具有正史、补史、纠史的作用。
盗墓风潮过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古玩热”——全国各地的古董商齐聚洛阳搜集文物。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老城的古玩、碑志拓片生意非常红火,东大街的古玩生意盛极一时——李壁甫先生的博古斋、雷明德先生的明古斋、祝绍堂先生的存古斋、吴敬亭先生的敬亭山屋、任春霖先生的祥古堂、仝西亭先生的庆云斋、李心宽先生的玉泉堂、方东瀛先生的会友斋、赵宗华先生的赵记古玩、王贵先生的太鑫闲居等古玩字号,构成古玩字画店铺群。
寇北辰说,说起老城的碑志、拓片收藏大家,一是郭玉堂先生,二是雷明德先生,他们都是全国赫赫有名的人物。
2 孟津人郭玉堂:千唐志斋、西安碑林的“实际操盘手”
说起郭玉堂,现在的年轻人有些陌生;但说起千唐志斋,恐怕大家都耳熟能详。鲜为人知的是,西安碑林和洛阳千唐志斋的“实际操盘手”,都是孟津的郭玉堂先生。
郭玉堂(1888年~1957年),字翰臣,居号“十石经斋”,铺号墨景堂,近代著名金石学者和拓片收藏家,系北平图书馆名誉调查员、故宫博物院考古采访员。
清末民初的盗墓风潮,为洛阳留下了数以千计的碑刻。郭玉堂怕珍宝散失,整日在荒山野岭间奔走,发现碑刻后立即拓印收存;对这些碑刻的出土时间、地点、经过等,郭玉堂走访附近村民,详细记录。
1939年,郭玉堂著成《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一书,全书共记载邙山出土的3290方碑刻墓志的出土时间、地点及经过。这部巨著是中国考古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
1909年,郭玉堂在老城东大街开设墨景堂碑帖店。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时任北京图书馆馆长的蔡元培及辛亥革命元老张钫等名人学士,纷纷慕名前来。
赵跟喜说,1931年,郭玉堂通过张钫结识了时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的于右任。于右任酷爱金石书画,他委托郭玉堂收购碑刻墓志。
根据约定,张钫重点收藏唐代及历代墓志,北魏墓志则由于右任收藏。通过郭玉堂的不懈努力,他们共收购到碑刻墓志2000余件,其中,唐代以前的800多件被于右任运至北平(现北京),之后辗转捐赠给西安碑林。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碑刻墓志,共计1360件,被张钫运至我市新安县铁门镇——这些碑刻墓志,就是今天的千唐志斋博物馆的藏品,该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洛阳雷氏:碑志拓片的“收藏大家”
如果说郭玉堂先生的《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给我们留下了洛阳碑刻、拓片的“账目清单”,那么雷明德先生搜集的大量碑刻和精品拓片则可对号入座,使文与物相互辉映。
在中国金石古玩界,洛阳雷氏自成一家。现居老城北大街的雷明德先生之孙雷建国先生是洛阳雷氏的第三代传人。
雷明德(1877年~1956年),字靖臣,曾在洛阳县衙当差,之后经营古玩,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到金石碑刻。民国时期,雷明德在北京经营碑刻、拓片,于右任先生曾亲题“雷靖臣古玩字画行”牌匾,在北京、上海、洛阳均有商号。
雷明德与冯玉祥、袁克定(袁世凯长子)、张钫、于右任等民国时期政界、商界及文化界名人关系甚笃,来往书信很多。雷建国说,袁克定曾邀请雷明德在中南海住过一个月,雷明德经常出入于右任担任院长的监察院,不需任何手续。
于右任收藏的北魏至隋唐墓志有300多方,其中7对为夫妻墓志,故其斋号是鸳鸯七志斋。“鸳鸯七志”之一,就是“赫连子悦夫妇墓志”,这对墓志是雷明德帮其搜集的,现存于西安碑林。
1923年春,雷明德在偃师辛村发现碑刻艺术价值极高的精品——东汉《汉司空袁敞碑》,初拓面世,轰动中国碑拓收藏界。
雷建国说,民国时期,雷明德曾将在北京购买的碑志石刻等通过火车运回洛阳。当年,雷家收藏的北魏至隋唐墓志堆积如山,精品主要有北魏元瞻墓志、东魏公孙略墓志等。
20世纪60年代,雷明德先生之子雷权衡将家中珍藏的隋代萧瑒墓志、唐代云麾将军墓志等精品无偿捐赠,援建洛阳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雷建国先生将家中珍藏的碑刻、拓片、古玩等文物装了14架子车,捐赠给我市文物部门。
4 老城人刘建军:以“新古墓派”自许
捧起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今天,东大街仍是我市古玩、字画、拓片生意最集中的场所。
1962年,刘建军出生在东大街271号院的老宅子里。他回忆,小时候,老城的大街小巷中,墙基石、脚踏石都是残缺石碑;他家吃饭的饭桌也是一块石碑。另外,他家也珍藏着不少字画、拓片,
1976年,年仅14岁的刘建军在老城青年宫广场摆摊售租连环画、杂志谋生。他注意到,一些神秘的外地人偷偷高价购买皱巴巴的书法拓片。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家里的碑志、拓片居然这么值钱。
20世纪80年代,金庸武侠小说红极一时。刘建军痴迷小说,受“小龙女”、“古墓派”的影响,他便以“新古墓派”自许,看到和洛阳墓志有关的精品拓片,便倾囊购买;有不懂的地方,就请老城的“碑拓玩家”指点……慢慢地,他摸索出了其中的门道。
近年,刘建军创建的捷佳商贸城已颇具规模。在经营服装的同时,他还到河北、陕西等地购买历代碑刻拓片,搜集的隋唐墓志拓片已有数千种。其中,唐代大周时期的墓志拓片,他搜集的种类最广、精品最多,在碑拓收藏界独树一帜。
5 传承文脉,全国首个民营碑拓博物馆即将开馆
“本来我想等自己老了,一个人慢慢揣摹欣赏……”刘建军动情地说,没想到,政府鼓励兴办民营博物馆,让他有机会把珍藏多年的拓片集中展示,让所有喜欢碑拓的人一起观摩交流。
为了办好全国首个碑志拓片博物馆,刘建军在生意红火的捷佳商贸城3楼辟出了近千平方米场地,打造洛阳碑拓博物馆展厅。
如今,展厅改造、布展工作已基本就绪,明年元旦可正式开馆。
刘建军说,碑志拓片博物馆的展品主要分两部分。碑刻部分将展示西晋太学遗址中的《辟雍碑》拓、唐代武则天行草所书《升仙太子碑》拓以及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丹的《云麾将军碑》拓等。墓志铭部分有大量今年发现的北魏隋唐志拓,如颜真卿所书《王琳墓志》拓本、武则天之侄《武承嗣墓志》拓本、白居易之弟唐宰相白敏中撰文的墓志拓本等。
刘建军说:“老城是古都文脉最旺的地方,我是听着郭玉堂、雷明德的收藏传说长大的,希望在这些‘老城碑拓大家’后裔的指导下,我们能把古都碑拓文脉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记者程奇杨玉梅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