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硪工号子:黄河岸边的绝唱(走近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28)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经典洛阳  来源: 洛阳晚报 2011.11.17 17:22

      石硪 (资料图片)

      硪工的劳动场景 (资料图片)

  “喂嘿嘿……嘿嘿嘿呀么嘿嘿!高高山上一座楼,姐妹三人比梳头;老大梳个盘龙须,老二梳个舞凤楼;剩下小三没啥梳,梳个狮子滚绣球;绣球滚到东海洋,挡住黄河不让流。” 

  打硪是打夯的一种形式,在我国黄河流域使用广泛,在修堤、筑坝、铺路的时候用于夯实地基。 

  上世纪50年代,在兴修吉利区段黄河大堤以及柴河水库过程中,硪工曾被组织起来,几十组硪工同时打硪。硪工号子一般采用一唱众和的形式,在劳动中起协调及活跃气氛的作用。硪工号子是一种民间歌谣,是中国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体现。

  1 老人的儿子就叫“硪”

  “硪”,在汉语字典中读作“wò”,指的是砸地基或打桩等用的一种工具(四周系着绳子的圆形石头或铁饼),而在吉利区当地群众的口中,这个字通常被读作“é”。

  吉利区南陈村的老硪工张庆恒今年已经79岁,谈到当年打硪的经历,他笑着说:“我的老大儿子就叫硪。”

  当年在兴修黄河大堤和柴河水库的时候,老汉曾经是当地有名的“号头”。1956年,在有了两个女儿后,他终于喜得贵子,高兴之余,他就用工地上常用的坚硬石头为儿子取了名字。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自有其丰功伟绩。然而作为一条水利领域中的“害河”,黄河好像故意要考验她的不畏艰辛的儿女,每每以不羁的洪水摧毁黄土地上的生命及财产。这样黄河岸边就有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防洪抢险的历史,就有了打硪、硪工和行将消失的歌谣——硪工号子。

  张庆恒说:“你们年轻人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打硪’了,其实‘硪’就是起到压土机的作用,把松软的土压实就叫‘打硪’,也叫‘打夯’。” 打硪是打夯的另一种形式,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主要是在修堤、筑坝、铺路的时候用于夯实地基。上世纪50年代,在修筑洛阳柴河水库及白道河水库过程中,工地上曾经组织过几十组硪工同时打硪。他们边干边唱,互相比赛,劳动场面非常壮观。

  常用的硪有石质的和铁质的。1952年我市兴修白道河水库和柴河水库,为使水库坝基结实,要用土一层一层地填起来,用石硪夯实打平。上一层土打一层,一直打到要求的高度为止。

  在村民张庆江的带领下,我们在南陈村一处废弃的农家院见到了一盘石硪。张庆江说,这是以前电视台来拍片子时他们从柴河村找来的,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盘石硪,重45公斤。

  2 黄河岸边的绝唱

  “喂嘿嘿……嘿嘿嘿呀么嘿嘿!高高山上一座楼,姐妹三人比梳头;老大梳个盘龙须,老二梳个舞凤楼;剩下小三没啥梳,梳个狮子滚绣球;绣球滚到东海洋,挡住黄河不让流。”

  张庆恒已经很难唱出全部的号子曲调,不过唱到这首曲子的时候,他还是记忆犹新。

  几十年过去了,当初打硪的人大部分已经去世,目前只剩下几位健在。硪工号子若再不搜集整理,很有可能失传。经吉利区文化馆多次调查走访,工作人员得知南陈村的张庆恒等8位老人是当年喊号子的能手。几位老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回忆,终于将整套硪工号子的调式和动作演练下来。吉利区文化馆和电视台进行了录音录像,使得这一民间文化遗产得以保存。

  打硪可是一门大学问,打的时候,先在石硪中间的圆柱上绑上铁链,铁链上挂8到16根长3米左右的“辫子”(一端有钩子的麻绳),每人手里抓一条辫子,铁链不能绑得太紧,否则不能上下移动;也不能太松,否则石硪容易脱落……

  张庆恒是有名的“号头”,他说:“硪打得好,和指挥分不开。根据调子的节奏,动作要快就快要慢就慢,不过这要看号头的本事了。硪工号子就起这个作用,协调动作,鼓舞士气。”

  张庆恒说,硪工号子是一领众和式的歌唱形式,领号的叫“号头”。刚开始打硪,号头一个人慢慢唱起来,大家也慢慢回应,表示各就各位,是劳动前的热身运动。一般这时候用的调子是大滑号。接下来号头要及时改号(变换节奏),由慢到快,让大家紧张起来,劳动强度也逐渐加大。这时用荡三号,如“一女贤良数孟姜,二郎担山赶太阳。三人哭活紫金树”……干到高潮时,要用板号,唱得最有劲儿了。

  有时候大伙干得热火朝天,还可以在板号里加入花号,花号是即兴发挥的号子,见人唱人,见物唱物。有的是鼓励大伙的,有的是夸赞别人的,还有的是善意地讽刺其他落后组的。“王京花真是凶,拉起车来一溜风。一晌能拉几十车,又有名来又有功。”张庆恒怀念起当年工地上的模范王京花了,就随口唱了几句。

  还有毛蛋号,是收工前对不合格的地方整修时喊的一种调子,节奏最快。结束号最有意思,不管打硪时唱的是什么,最后大家都要喊一句:“有硪不打落下来!”“啪”的一声,石硪便稳稳落地,所有硪工同时停止打硪。 

  3 硪工号子体现一种精神力量

  一盘冰冷的石硪燃烧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在他们眼里,石硪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劳动工具,更是一种历史见证,见证了他们激情似火的年轻岁月;硪工号子也不仅是一种民间歌谣,它代表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热情。 

  所有的往事都已沉寂,黄河岸边只留下一盘冰冷的石硪和几曲荡气回肠的硪工号子。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打硪”已经鲜为人知,硪工号子也逐渐失传。为挽救这一民间文化遗产,吉利区文化馆从2004年初开始进行搜集整理。2007年10月,硪工号子入选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硪工号子,使这一民间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发扬,吉利区文化馆和吉利区电视台联合举办了整理和保护硪工号子这一民间文化遗产活动,已经逐步把号子的曲调录制好,谱曲工作正在逐步开展。

  目前,吉利区文化馆与有关部门、单位、民间艺术专业团体等进行沟通,再次对硪工号子进行整理、挖掘,对已经录制出的作品进行艺术化处理,使其以文化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以便使这一民间音乐形式得以保存和发扬。 (记者 李英杰 通讯员 于 强)

  (感谢洛阳非遗保护中心、吉利区文化馆的支持)
[ 责任编辑:潘亮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控糖凭感觉 咋能控稳它
    控糖凭感觉 咋能控稳它
  • ·警惕!频繁腹痛还消瘦,可能是......
  • ·妇科好不好,看看舌尖就知道?
  • · 36岁女子接受腹部抽脂后 肚皮松弛如“布袋”
  • 中秋假期短途游流行 预计国庆出游人数创新高
    中秋假期短途游流行 预计国庆出游人数创新高
  • ·中秋出游性价比高 短途游产品受欢迎
  • ·环凌波湖 越“夜”越运动,景靓美食多
  • ·葡萄成熟满枝头 红色基地忆往昔
  •  
    新闻排行
  • 洛阳中心城区城市提质工作推进会召开
  • 关于2024年国庆节放假安排的通知
  • 洛阳:夜八点释放烟火气 夜经济激...
  • 洛阳市第二批客家祖根地人文胜迹...
  • 聚焦“两建设、三改造”等重点工...
  • 2024摇滚马拉松洛阳站将于本周六...
  • 青年可报名!洛阳将依托“三馆一...
  • 江凌到汝阳县调研
  • 西工区:一体改造拓展服务 推动老...
  • 今日洛阳部分地区有中雨 最高气温...
  • 百姓呼声
    城市双向道路设收费杆收取停车费?(图)
    洛阳汽车站有人搞抽奖诱骗消费者?停业!
    精彩图片
    夏日赏荷 一池芳华...
    赛龙舟 庆端午【组...
    穿汉服 品民俗 过...
    绿色水系生态美 市...
    精彩热帖

    中秋月圆

    随唐园印象

    雨后梦境

    争辉
    /初绽芳容观牡丹
    /四月洛阳
    /天津晓月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