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溪中有不少吃人的鳄鱼,韩愈上任后,决心为民除害。
虽然韩愈在潮州任刺史的时间很短,政绩却不小,他留下的文脉,潮州人代代传承,使潮州成为一座特有的“韩文化”城市;他担任兵部侍郎,55岁单骑进入镇州,说服叛军归顺朝廷……这些都是他人生乐章中的高潮部分。
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驱马离京不久,朝廷便下令让他的家属也离开京城。韩夫人无奈,只得带着子女赶往潮州。
当时,韩愈的四女儿才12岁,正发高烧,但皇命难违,也只能随家人乘车上路。
那边,韩愈听说家人要来,便在一家驿站等候;这边,韩夫人为了赶上韩愈,一路奔波,四女儿不幸死在了驿站上。
韩愈决心为民除害,写了一篇《祭鳄鱼文》
韩愈和家人会合后,又走了两个月,于四月下旬到达潮州。
潮州地处边陲,比较落后,教育久废,土著愚昧。韩愈来之前,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到了一看,还是吃了一惊——大唐帝国,怎还有如此荒蛮之地?
在古代,朝官被贬为地方官员后,一般不会全力辅政,他们只要低调一些,不出差错,不断地给皇帝上表,作点检讨,求得皇帝的原谅,等皇上气消了,就会重新任用或让其官复原职。
可韩愈很务实,上任七个月,便办了四件事:首先是为民除害,驱走了鳄鱼之害;接着释放奴婢,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第三是对农业进行改革,提高了粮食产量;第四是兴办学校,大力发展教育。这四件事,件件干得漂亮,使潮州人民永远记住了韩愈。
潮州有一条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不但吃过江的人,还吞噬家畜,百姓称这条江为“恶溪”。韩愈闻说,亲往视察,只见江水悠悠,鳄鱼时现。韩愈决心为民除害,便写了一篇《祭鳄鱼文》,拿到江边来念。
文章开篇便说:“某年某月某日,潮州刺史韩愈派遣部下军事衙推秦济,把羊一头、猪一头,投入恶溪潭水中,送给鳄鱼吃,同时又告诉它——我这个刺史受天子之命,镇守这块土地,治理这里的民众,然而,这里的鳄鱼竟不安分守己,吞食民众的牲畜,养肥自己的身体,繁衍自己的后代,还与刺史抗衡,争当统领一方的英雄。刺史虽然文弱无能,但怎肯向你等低头,在此苟安偷生呢?决不能!”
接下来,韩愈开始为鳄鱼寻找出路:“如果你们懂道理,就听听刺史我的建议!潮州这地方,大海在它的南面,大至鲸,小至虾,没有不在海里藏身的。你们早上从潮州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大海。现在,我与你们约定——至多三天,务必率领本族迁到大海里去,以躲避天子任命的地方官!”
写到这里,韩愈又觉得这样命令鳄鱼太过严厉,便补充道:“若你们三天办不到,就放宽到五天;五天办不到,就放宽到七天;七天还办不到,就表明你们不肯迁移了,也不把我刺史放在眼里了,不肯听我的话了……那么,凡不肯迁移躲避的,都要处死!我将挑选有技能的官吏和民众,操起弓弩,安上有毒的箭,同你们鳄鱼作战,一定要斩尽杀绝才罢手!可不要后悔啊!”
祭文念罢,四野无声。鳄鱼们一听,好家伙,这刺史不但威严,还讲道理,先礼后兵,让咱折服,咱还是乖乖地搬走吧!从此,此害消除,所有鳄鱼都到海里去了。
百姓们为了纪念韩愈,就把“恶溪”改名为“韩江”,此名至今犹存,为广东省第二大江。大家还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称为韩埔,渡口叫做韩渡,江对面的山叫韩山。
韩愈用一块遮羞布, 使放排工不再裸体干活
你该说,韩愈咋恁能,一纸祭文,就驱走了鳄鱼?没有科学道理呀!
你说对了,他写《祭鳄鱼文》,只是个动员令罢了,为的是把民众鼓动起来。祭文念罢,他便让百姓沿着江面,把猪羊等牺牲品连同大量硫磺、石灰倒进水中。水质受到污染,气味难闻,鳄鱼也就乖乖走了。
韩愈懂得,在偏远地区治理百姓必须迷信与科学相结合。这次驱鳄的成功,使当地百姓开始崇拜他,迷信他,凡事都听他的。
韩愈来潮州之前,江边的放排工,夏日都是裸体干活——在江上放木排,不仅要扛杉木,还要扎木排,一会儿跳下江,一会儿爬上岸,身上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易患风湿病,于是,放排工干脆裸体干活儿了。
这很不文明,在江边洗衣服的妇女看见了,都觉得不好意思,便告到官府去。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工只好又穿上衣服,但风湿病蔓延开来,折磨着他们。
这矛盾不好解决啊!韩愈上任后,亲自跑到江边观察,回衙后想出了个两全之策——下令所有放排工,都可以不穿衣服,但要在腰间扎块布,遮住羞处就行了。
一布遮百丑,既不耽误干活,妇女们也没意见。放排工很高兴,每人都扎着这样一块布,俗称“水布”。
韩愈能解决实际问题,百姓就很拥戴他。他还兴办学校,使民间读书成风,人才辈出。至南宋时,潮州的科举士子,竟占当地总人口的1/14。所以,从历史脉络来看,韩愈对潮州的影响很大,他所留下的文脉,潮州人代代传承,使潮州成为一座颇具特色的“韩文化”城市。
韩愈开始和僧人接触,留下了“叩齿庵”的故事
韩愈到潮州后,思想也有所改变,开始和僧人接触了,留下了“叩齿庵”的故事。
相传,韩愈刚到潮州不久,一日上街巡查,碰见一个和尚,面相十分凶恶,两颗长牙翻出口外,使人厌恶。韩愈本来就因为排佛而被贬,对和尚没啥好感,一见此人的长相,便狠狠地瞪着他,想敲掉他的长牙。
那和尚也看了韩愈一眼,但表情平静,并无言语。韩愈没了兴致,带领手下怏怏回到府衙。不一会儿,手下送过来一个布包,打开一看,非金非银,竟是一对长牙。手下人说:“那和尚看出您想敲掉他的长牙,索性自己敲掉了!”
晕啊!韩愈想,我想敲掉他的牙,没说出口,他怎么知道?可见此人道行颇深,是个高僧!韩愈忙派人去请那和尚。
经打听,那和尚是潮州灵山寺鼎鼎有名的大颠法师。韩愈听后,更觉惭愧,连忙到灵山寺向大师赔礼道歉,韩愈说:“大师啊!您连我这点儿隐晦的心理都能觉察出来,实在高明,在下冒犯了,罪过罪过。”
大师并不怪罪,会心一笑而已。
之后,两人成了好友,经常来往,座谈诗文。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法师的友谊,在城里修了一座庵,名为“叩齿庵”。后来,韩愈调任袁州刺史,上任前来向大师辞行,将官服锦袍脱下赠与大师,大师在韩愈留衣处建了“留衣亭”以示纪念。
韩愈与佛教人士接触后,思想有了一些变化,对自己当初死谏皇帝礼佛之事作了反思。在潮州当官的第7个月,韩愈写了《潮州刺史谢上表》转呈给皇帝,说自己“狂妄戆愚,不识礼度,上表陈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万死犹轻”。
后人研究韩愈时,依此认为韩愈是两面派,说韩愈的《谏佛骨表》是何等的有骨气,但读过后千万别再读他的《潮州刺史谢上表》,那是何等的没骨气!对皇上的阿谀奉承太肉麻!
其实,这是不懂奏表一类文体写法的缘故。
须知,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表,遣词造句都有固定格式,譬如“臣诚惶诚恐,罪该万死”云云,并非他真的有弥天大罪,而是臣子在皇帝面前,要表示绝对的卑下——写些客套话,让皇上觉得舒服;臣子对皇上,不存在阿谀奉承,只存在绝对的服从。先骂自己,后颂皇上,这是常例。若让今人去看古代奏表,会发现上面的许多话,明摆着是忽悠皇帝的,看得让人发笑。
话说宪宗读了奏表,怒气全消,觉得人才难得,决定重新起用韩愈,便下诏调韩愈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可惜的是,宪宗下完诏就死了,时为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
二月三日,穆宗李恒即位。二月八日,韩愈到了袁州。
韩愈不仅是文人,他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成就
韩愈仅在袁州住了七个月,就被调回长安。这是元和十五年九月,他被内调为国子祭酒。
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此时镇州驻军暴动,成德(今河北正定县)守军将领王庭凑反叛,朝廷派兵前去围剿,屡屡失利,乱军气焰嚣张。朝廷无奈,只好在次年二月为王庭凑加官进爵,妥协求和。
皇上下了诏书,却无人敢去传旨——王庭凑凶狠残暴,谁去都有被杀的可能。朝臣们推来推去,最后推给了韩愈。
当时,韩愈已经55岁,皇上不忍心让他去,但他是兵部侍郎,好像也该让他去。韩愈出发后,他的好友元稹很担心他的安危,便上奏穆宗说:“韩愈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又是老臣,此去凶多吉少,失去他实在可惜!”穆宗连忙派人追赶韩愈,告诉韩愈到镇州边界观察了形势就可回来,不必到王庭凑的军营去。
但韩愈不怕死,他单人单骑,堂堂正正进了王庭凑的大营。面对刀枪剑戟,韩愈毫不畏惧,挺胸昂首,宣读诏书。
一向狂傲的王庭凑,看到韩愈的气概,竟对韩愈有所敬畏。他向韩愈请教古今兴亡之事,韩愈博古通今,便想用这个机会教育他,就以安禄山、史思明、吴元济等藩镇叛乱被剿之事,讲明利害得失,晓明做人之大义。
王庭凑一听,才想起韩愈曾是平定淮西叛军的大臣,愈加佩服,又听韩愈当场宣布不再追究他的罪行,更是心悦诚服,就说:“我愿服从您的命令!”
韩愈单骑入镇州“勇夺三军之帅”的壮举,堪与关羽“单刀赴会”相媲美。从某种程度上说,韩愈能文能武,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成就。这年九月,韩愈被调任为吏部侍郎;次年六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韩愈患病,告假休养,当年冬天离世,终年57岁。
(“韩愈故事”系列完)
(记者 孙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