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秋日的第一缕阳光穿过虎头山上茂密的树林,映在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上,熠熠生辉。
辟雍碑(拓片)
太学重建泽被后世
汉魏时期,洛阳太学兴盛,人才济济。据汉魏洛阳城南太学遗址出土的辟雍碑记载,当时的太学生“东越于海,西及流沙,并时集至,万有余人”。
西晋重视儒学,不仅扩修太学,还开设国子学,特招贵族子弟。
永嘉之乱时,洛阳太学毁于战火,太学生及贵族士大夫纷纷南下。东晋建立后,朝廷仿照洛阳旧制,在建康重建太学、国子学,以儒家礼学治国,南方文风日盛。
南北朝时,建康太学分设文、史、儒、玄、阴阳五科学馆,开史上分科制高等学府之先河。
南北朝著名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是客家后裔,生在建康,近水楼台先得月,博览群书,精进学识。他重造指南车,发明千里船、水碓磨,还率先推算出了圆周率的精准数值。
客从中原来,根在黄河边
金谷诗会兰亭雅集
魏晋时期文化灿烂,无论是留名青史的“竹林七贤”,还是名噪一时的“金谷二十四友”,都是文坛上的佼佼者。
在衣冠南渡之前,以潘岳、左思、陆机等为代表的24位西晋名士,常在洛阳金谷园宴饮赋诗。金谷园的主人石崇“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将众人的诗词结集,作《金谷诗序》。
半个多世纪后的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呼朋唤友,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境内)下的兰亭聚会,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并效仿金谷诗会结集作序,是为《兰亭集序》。世人美其名曰“南兰亭,北金谷”。
王羲之是客家先民之一,出身于中原书法世家。他的叔父王廙怀揣书法名帖南渡,被奉为“江左第一”书画家。
王羲之得父辈真传,曾到洛阳参观“三体石经”等书法碑碣。他融历代名家之所长,自成一派,其代表作《兰亭集序》尽显魏晋风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除了书法,北方的清商乐舞、建筑形制等也随永嘉南渡传至江南。东晋京城的华林园,便是仿照洛阳华林园建造的。后世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宅院布局深受北方宫苑及四合院影响,寻根究底,也得益于衣冠南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