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秋日的第一缕阳光穿过虎头山上茂密的树林,映在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上,熠熠生辉。
绘制 李银刚
晨曦微露,秋日的第一缕阳光穿过虎头山上茂密的树林,映在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上,熠熠生辉。
这里是洛阳,全球客家人的根亲祖地。1700多年前,第一批客家先民挥泪告别西晋京师洛阳(即汉魏洛阳城),由此踏上了漫漫南迁路。
汉魏洛阳城又名汉魏故城,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的都城,其前身是周代的成周城。它北倚邙山,南对万安山,端坐在洛阳盆地中央。洛水汤汤,黄河滔滔,见证过繁华洛京万国来朝的辉煌盛景,也映照过中原汉人离乡背井的凄惶身影。
伊洛河入黄河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物产丰饶,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历代正统王朝理想的建都之地。然而每逢王朝更迭,群雄逐鹿,烽烟四起,“天下之中”便成了“四战之地”: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到中唐时期的安史之乱,从晚唐时期的黄巢起义到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无不对中原地区造成了深重灾难。
为了躲避战乱,千百年来,中原汉人数次大规模南迁,寄籍江淮,客居赣闽粤等地,世代繁衍,开枝散叶,逐渐形成了客家民系。
关于中原汉人南迁潮的次数,史学界众说纷纭,毋庸置疑的是,在每一次南迁潮中,河洛人都是主体。
洛阳位于河洛腹地,既是客家先民首次大规模南迁的出发地,也是客家祖籍集中区域之一。
西晋末年,五胡入扰,永嘉之乱爆发,连年的战乱加上旱灾、蝗灾,导致黄河两岸水深火热,生灵涂炭。
为了生存,大批中原士族举家南迁。他们渡过洛河,穿过大谷关、轘辕关,翻山越岭,沿宛洛古道、荆襄古道辗转南下,追随琅琊王司马睿,在长江流域建立了东晋王朝,史称衣冠南渡。
这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也是中原政权、河洛文化的南迁,影响极为深远。
据《晋书·地理志》《资治通鉴》等相关记载推论,这次南迁潮持续了一两百年之久,从两晋到南北朝,迁居南方的中原汉民约有百万之众,其中不乏名门望族及公卿士大夫。他们携带着百家经典,挥洒着魏晋风度,把积淀数千年的河洛精粹,从黄河流域传播到了长江两岸,乃至赣闽粤等地。时至今日,客家话、客家民俗仍有着鲜明的河洛印记。
客家人根在河洛。今年10月,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将在洛阳举办。昔日衣冠南渡,今日客家回家,历经千年之久,“河洛郎”要还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