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秋日的第一缕阳光穿过虎头山上茂密的树林,映在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上,熠熠生辉。
位于偃师虎头山的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
中原大乱衣冠南渡
虎头山是邙山诸峰之一,从山顶遥望汉魏洛阳城,一眼千年。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大权。十几年后,他的孙子司马炎代魏立晋,定都洛阳,终结了汉末以来天下三分的局面,统一全国,开创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盛世。然而,晋武帝司马炎大封宗室,又执意将皇位传给智商不高的皇子司马衷,为西晋的变乱埋下了祸根。
八王之乱后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趁机举兵,扰乱中原。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赵(匈奴汉国)君主刘聪发兵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司马炽,大肆屠杀公卿士民,史称永嘉之乱。
当时只有江南(古称江东、江左)一带还算安定。为了活命,大批中原士族举家南迁。《晋书》记载:“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建兴五年(公元317年),晋愍帝司马邺被杀,历4帝52年的西晋灭亡。在南迁士族及江南望族的支持下,西晋宗室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即建邺,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使司马氏政权又延续了百余年。
位于大谷关一带的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
侨居江淮客籍他乡
东晋疆域基本局限于江淮流域以南,与北方先后出现的十六国隔江对峙,合称东晋十六国。
晋元帝司马睿倚重中原南迁士族在江南立足,威望不高。他任用王导为相、王敦为将打理江山,主弱臣强,百姓戏称“王与马,共天下”。纵观东晋一朝,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四大家族各领风骚,相继掌权,皇帝反而存在感不强。
《隋书·食货志》称:“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当时,汉人南渡后大多聚居在江淮流域,也有少部分流徙赣闽粤等地。晋元帝采纳王导的建议,实行侨寄法,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立侨州、侨郡、侨县,如南豫州、襄阳郡等,专门安置南迁的汉人,以缓和南北士族间的矛盾。
史载,侨民“播迁江左”后,仍然保持原来的籍贯,另立客籍。客家人难忘故土,好以家乡之名称呼新居之地,闽南的晋江、洛阳江、洛阳桥,便是这段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