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秋日的第一缕阳光穿过虎头山上茂密的树林,映在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上,熠熠生辉。
伊阙
大谷关与轘辕关
东汉末年,河南尹何进在洛阳周围设函谷、伊阙、大谷、广成、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都尉,拱卫京师。
西晋永嘉南渡时,洛阳城南的大谷关、轘辕关等是中原士民南迁的主要关口。
大谷关又名太谷关,位于今万安山东麓的寇店镇水泉村一带,是汉魏洛阳城的南大门。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依山而建,位于水泉石窟南边不远处,是客家文化根亲新地标。
轘辕关乃汉魏洛阳城东南门户,位于今偃师区府店镇境内的轘辕山上,扼守着古时洛阳通往登封等地的交通要道。魏晋时期,从洛阳前往东南一带,大多行经此关。
清代至民国时期,轘辕道坎坷崎岖,山路十八弯,俗称老十八盘。新中国成立后,改线重修新十八盘,古轘辕关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今已成大家访古探幽的名胜景点。
轘辕山上轘辕关
首阳山与峻阳陵
邙山在洛阳城北蜿蜒向东,穿过偃师区。首阳山位于汉魏洛阳城东北方向,因“日出先照”而得名,既泛指偃师境内的这段邙山,也特指这段邙山的最高峰。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伐纣灭商,商朝遗孤伯夷、叔齐发誓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最后绝食而死。首阳山上的商伯夷叔齐碑,首阳山下的夷齐路,都是这段历史的旁证。
山河无言,见证王朝风云变幻。从东汉到西晋,邙山陵墓群埋葬了许多帝王将相,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峻阳陵就在首阳山一带。
魏晋帝陵大都不封不树。如今的峻阳陵更是隐于地下,地表既无陵园,也无封土堆,只有一块石碑,上刻“晋武帝峻阳陵”。
在山坡上放羊的老汉说,古时,西晋帝陵被掘毁过,“龙脉断了”。桓温北伐洛阳时,一度收复中原,修复被毁诸陵,却终难挽救晋王朝江河日下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