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涧西区。庄严肃穆的苏式建筑群,历经70年风雨风姿依旧。
中信重工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作业现场
修炼内功 风采激荡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70年间,老国企“打头阵、扛大梁”,背靠的是创新实力、行业地位的“基业长青”。
在厂庆活动之一——洛铜记忆70年老物件展上,一本绿中泛黄的《铜加工》期刊封面期数写着大大的“1”字,历经岁月风霜,散发着朴素的光芒。
这本1981年由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重有色分会创刊的权威期刊,背面“出版者”地址一栏中,赫然显示着“洛阳铜加工厂”。
“洛铜设备、工艺全国领先。重有色分会设在洛铜厂内,并且负责该期刊的出版工作,可谓顺理成章。”展览负责人朱勇介绍,“直到今天,洛铜累计承担国家科研项目65个,累计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02项,占铜加工行业在用标准的30%以上,是铜加工行业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制定者。”
“这些年,洛阳研发投入强度连续6年排名全省第一,来自老国企的创新投入功不可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几十年来,相关企业持续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系统布局创新资源,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在各自领域长袖善舞,创新龙头地位不断巩固。
从洛耐建设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耐火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研发平台,到洛轴拥有行业唯一的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一个个“国字号”创新资源加持,让老国企创新发展“先行者”“主力军”地位持续彰显,“金字招牌”越发锃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