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洛阳古墓博物馆拍摄的一段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陶俑手中无剑,其影子却握有一把长剑的“神奇”现象,让不少网友感叹“古人的巧思”。昨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陶俑“手中无剑影子握剑”的现象,实际上是灯光照射文物后产生的视觉效果。
李嗣本夫妇墓“神奇的影子”
近日,有网友在洛阳古墓博物馆拍摄的一段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陶俑手中无剑,其影子却握有一把长剑的“神奇”现象,让不少网友感叹“古人的巧思”。昨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陶俑“手中无剑影子握剑”的现象,实际上是灯光照射文物后产生的视觉效果。
记者在洛阳古墓博物馆看到,这件陶俑位于该馆唐宋展区的李嗣本夫妇墓中,是一件武士俑。其正前方有一盏射灯,后方和左侧是墓葬的墙壁。
在灯光的照射下,武士俑的影子被投射在墙壁上,不仅体形被放大了数倍,原本空无一物的手中,也多出了一把硕大的“长剑”,呈现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最近,有网友将这一“神奇”现象发到了网上,称赞和感叹“古人的巧思”。随后,不少媒体和网友转发相关视频,很快,陶俑“手中无剑影子握剑”相关话题登上多个平台的热榜。
记者注意到,现场有不少游客专门前来欣赏这一“奇观”,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拍摄记录,讨论这一“神奇”现象的成因。
洛阳古墓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针对陶俑“手中无剑影子握剑”的现象,他们此前专门发布视频解答原因。实际上,这并非“古人的巧思”,武士俑影子手中的“长剑”,其实是衣袖的投影,只是在光照角度、投影位置与墙面夹角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看起来很像一把剑。
实际上,在洛阳古墓博物馆中,真正体现“古人的巧思”的看点有不少。比如,该馆的西汉画像空心砖墓是由32块空心砖搭建而成的,这种建筑材料在西汉时期洛阳地区极为流行,不仅利于隔音防潮,还具有重量轻、节省原料的特点。如今,空心砖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样式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中国古人就已经发明了这种建筑材料样式,西汉画像空心砖墓便是例证。
又如,该馆的西晋裴袛墓的前堂是下方上圆的穹隆顶结构,使用小型砖垒砌,由此产生了很好的声音聚拢效果。当人们站在墓室对角说话时听到的声音会明显增大,类似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这一现象是在墓室复原展示后偶然发现的,却给游客带来了乐趣,为此该馆还专门设立的一个互动体验区。
此外,该墓的主人是西晋掌管农田水利、仓储粮食的最高长官,墓中还葬有其母亲、夫人、女儿。出土的墓志铭显示,这一家老少三代四口人是在“晋惠帝司马衷元康三年七月四日”同时死亡,并于当年十月十一日同时下葬。当时正值西晋“八王之乱”,主要战场在洛阳,裴祗一家可能是在这场“八王之乱”中被诛杀,一家人同时死亡同时被埋葬,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个侧面反映。
洛阳古墓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馆武士俑“神奇的影子”成为热点,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同。近年来,该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呈现、传播方式,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历史文化,举办各种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研学活动,让“到博物馆去”不只是打卡,而是更注重近距离互动、深层次交融。接下来,该馆将进一步盘活馆藏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刘嘉仪 通讯员 段跃辉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