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不到头,这片油菜花可太美了!”昨日,在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在油菜花海中穿梭,感受春光烂漫。3800多年前的二里头先民,曾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古老的文明,如今的遗址同样鸟语花香,春日美景与文物遗迹和谐共生。
“一眼看不到头,这片油菜花可太美了!”昨日,在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在油菜花海中穿梭,感受春光烂漫。3800多年前的二里头先民,曾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古老的文明,如今的遗址同样鸟语花香,春日美景与文物遗迹和谐共生。
探索遗址公园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2019年10月开放运营,向世界集中展示二里头遗址60余年的考古发掘成果。由于遗址面积较大、管理成本高昂等原因,近年,这里逐渐出现景观衰败、设施陈旧等问题,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应具备的科研、教育、游憩及对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功能也较弱。
去年,根据有关部门统筹安排,由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承担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管理职能。“结合公园内的现状,我们先清除了杂乱植被,随后对公共设施、参观标识等进行维修、更换,消除安全隐患,以保护游客和遗址本体安全。”该博物馆副馆长贾中宝介绍,大部分的考古遗址公园都面临着与二里头同样的问题,要缓解这种局面,就需要采取合适及创新的运营模式对遗址进行管理、开发。
秉持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经多次研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确定了“充分利用遗址自然生态,用最小的经济投入实现遗址保护、展示、利用”的目标,按照计划,这将最大限度减少遗址公园的运行、维护成本,实现遗址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合作模式“一举两得”
如何减少运行、维护成本?
“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内的土地性质是‘一般耕地’,考古发现,早在3800多年前的夏代,这里已经五谷齐备,我们就考虑,在合适的区域营造一部分农耕面貌。”贾中宝说,方案通过后,该博物馆与偃师区绿兴家庭农场签订遗址公园种粮合作协议,解决了公园大面积荒草丛生的问题。
那么,遗址上种什么合适?作为“网红打卡地”,二里头遗址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因此,遗址上的农作物除了要有经济效益,还得“好看”。“经过多方考量,第一批农作物确定为油菜和小麦,分别种植了400余亩和100余亩。”在绿兴家庭农场相关负责人侯宜洛看来,金灿灿的油菜花在春天开放,“打卡”再合适不过了,到了初夏,风吹麦浪遍野金黄,同样养眼。
按照合作约定,农作物的经济收益归属绿兴家庭农场,每年,该农场向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支付一定的土地使用费用。“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耕地得到了利用,遗址公园也省下了维护成本。”侯宜洛说,耕地需要人手,他优先选择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周边的二里头村、四角楼村等村民来工作,“这也是遗址公园对周边村庄的‘反哺’”。58岁的四角楼村村民侯琦超就是受益者之一,借助这份工作,他每个月能增收近3000元。
实现遗址公园共建共享
“我们鼓励市场主体及民间力量参与遗址公园的管理、经营,变‘输血’机制为‘造血’机制,真正实现遗址公园的共建共享。”贾中宝介绍,目前,遗址公园宫殿区及其周边区域绿化提升正全力推进,已规划种植波斯菊、粉黛乱子草等景观植物。很快,历史的、自然的、新生的景观将在此交融汇聚,进一步丰富游客的参观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农耕业态规划了不同的季节特色。侯宜洛透露,油菜花和小麦的观赏季过后,他们就要着手种植油葵、谷子,到了秋天,这里又将是一片金灿灿的“花海”。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长赵晓军表示,下一步,该博物馆将继续践行“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对运营模式进行探索,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遗址公园创新之路。(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实习生 尤晓菲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