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宋朝诗人来洛赏花,首先考虑一下欧阳修吧!在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里,有一座欧阳修雕像,“欧阳修”捉着毛笔,八成是在写《洛阳牡丹记》——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牡丹专著,也是欧阳修在洛为官三载留给咱们最好的礼物。凭这个,能换一张来洛阳赏花的“穿越门票”吧?
编者按 现代人总想穿越回古代,比如宋朝。若真有这等美事,牡丹花开时节,宋朝的诗人们一定也想来如今的洛阳过把瘾。外地的可以坐高铁来,而在洛阳做官、编书、隐居的,乘地铁就能把牡丹园逛遍,顺便体验牡丹专列,错过今天,还有明天。现在花期比宋朝的长很多,叫他们看个够!
穿越不易,名额有限,邀请谁好呢?“请宋朝诗人来赏花”系列即日开说,看看哪位更花痴。
邀请宋朝诗人来洛赏花,首先考虑一下欧阳修吧!在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里,有一座欧阳修雕像,“欧阳修”捉着毛笔,八成是在写《洛阳牡丹记》——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牡丹专著,也是欧阳修在洛为官三载留给咱们最好的礼物。凭这个,能换一张来洛阳赏花的“穿越门票”吧?
他在洛阳四度春
花开啦!走,看花去!在洛阳,各种花都有名字,唯有牡丹就叫花,说花开了,都知道是牡丹开了;说看花去,都知道是去看牡丹。大约一千年前,欧阳修就发现了:洛阳人不稀罕别的花,认为“天下真花独牡丹”。
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三月,24岁的欧阳修中进士甲科,次年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从此与牡丹结缘。
前任西京留守李迪是个有心人,开了给京城进贡洛阳牡丹鲜切花的先河。从洛阳到东京有六个驿站,派一名武官骑上驿马,一昼夜就把花送到了。马上绑竹笼,笼中装牡丹,以菜叶塞实,便不怕颠簸。再用蜡封花蒂,花便数日不落,“所进不过姚黄、魏花三数朵”,宋仁宗十分喜欢,收到花就往头上插,高兴了还赐大臣一朵戴戴。欧阳修头年参加殿试想必见过,这下要去洛阳做官,可以好好欣赏洛阳花了。
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三月,欧阳修到洛阳时花事将尽,他在“洛浦见花落,曾作悲歌歌落花”,不甘心的他四处寻找,“伊川洛浦寻芳遍,魏紫姚黄照眼明”,终于见到好花,他干脆“醉不还家伴花寝”。这是他在洛阳的第一个春天,与花相伴的时日虽不多,但无比陶醉。
新任西京留守钱惟演“乐士喜文学”,幕府多名士,欧阳修在此结识了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一众文章知己。钱惟演不让琐碎的小吏事务烦扰欧阳修,为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闲暇时间,使他得以与友人畅快交游,赋诗为文。转眼来到第二个春天,好友结伴游嵩山,欧阳修生生错过花期,待回到洛阳,一朵也不及见。
第三个春天快来了,正月,欧阳修到随州探望叔父,返回途中他“归心随北雁,先向洛阳家”,到家就能携爱妻一同赏花了,想想就开心。谁料“去时柳陌东风高,……归来落尽李与桃。残花不共一日看,东风送哭声嗷嗷。洛池不见青春色,白杨但有风萧萧”,结婚才两年,胥夫人竟撒手人寰。此时已是“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欧阳修无暇亦无心赏花。
公元1034年,第四个春天,花刚开,欧阳修任期已满,未到盛花期,便解职离洛。
他对牡丹用情深
如果错过便错过,就算不上花痴了。即便“未尝见其极盛时”,欧阳修也是“目之所瞩,已不胜其丽”,加上他还有个花痴上司,难免受到影响。
一次,欧阳修到双桂楼拜谒钱惟演,见座位后面立着一个小屏风,上面写满小字。钱惟演说自己“欲作《花品》,此是牡丹名,凡九十馀种”。欧阳修当时来不及细读那些花名,回头自己出去考察,不过发现三十几种,钱惟演是从哪儿得来那么多花名的呢?可惜公元1034年秋天,钱惟演就病故了,答案无从知晓。
钱惟演没写成《花品》,而欧阳修写成了《洛阳牡丹记》。在洛阳那几年,他发现一到春天,洛阳城里不分贵贱人人簪花,就连挑担子出力的人也要戴一朵牡丹。花开时节,人们都去赏花,那时知名的赏花处有“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
花太美,洛阳人爱花的心太痴,欧阳修大受震撼,他遍访民间花圃、花农,了解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命名原则及赏花习俗。
有人看花,自然有人卖花,种花,春初便有洛阳人去寿安山砍牡丹苗到城里卖,到了秋天再嫁接。嫁接牡丹需要专业的接花工,当时有名的接花工人称“门园子”,有钱人家都请他去接花。接一头姚黄五千钱,秋天立合同,到来年春天见到花开再兑现。
洛阳人太爱牡丹,不欲外传,权贵之家出重金买接头,有人竟用开水烫烫再出手。欧阳修不知要花多少工夫,才问得出如此隐秘的细节。他还仔细采访记录了牡丹如何嫁接,培土,浇水,保花,剪枝,除虫……以至于这本书也成了农学名著。
离开洛阳后,欧阳修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洛阳牡丹,得出结论:“牡丹……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因对牡丹用情深,欧阳修还被尊为“牡丹花神”。要是请这位花神来赏花,不知他还能写出怎样的诗篇!(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