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晚,央视大型纪录片《寻古中国·寻夏记》播出第五集《夏礼赓续》,从周公营建洛邑、偃师商城遗址、国宝级文物绿松石龙形器等多个角度,探寻夏朝礼仪。
绿松石龙形器龙头
2002年,二里头遗址墓葬区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约5500年前,辽宁红山等地,已出土过C形玉龙。到了二里头时期,考古专家发现了这件长条形龙。“这条玉龙有角,身上有菱形纹饰。”王巍认为,龙的形象,在二里头时期已定型。
龙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而大多数龙的模样,都离不开蛇与其他动物的糅合。万物生灵中,蛇为何能受到先民不约而同的崇拜?绿松石龙形器中便蕴含着答案。
从外观上看,这件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与蛇无异。仔细观察便能发现,它有鼻梁和鼻头,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蛇都不具备的特征。考古专家发现,绿松石龙形器的鼻梁由白玉雕刻的蝉形玉柱组成。在夏朝先民看来,蝉有翅膀,会飞,而龙的飞行能力就来自蝉。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博发现了蝉和蛇的共同之处,“它们都会蜕皮,并且皮不会腐烂”。这对古人来说,是一种神奇的现象,并且蝉和蛇每一次蜕皮,都会蜕变成一个更加强大的生命体。这些自然现象,都让夏朝先民产生了无限崇拜,随之将其糅合起来,夏文化中龙的概念或许由此产生。
绿松石龙形器同其埋藏在身边的青铜响铃一起,被解读为一件祭祀用的礼器。王巍认为,周礼继承了夏、商的礼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礼乐器具。(洛报融媒·洛阳网见习记者 李晓楠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