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寻古中国·寻夏记》第五集《夏礼赓续》,探寻夏对当时中华大地和后世中国的强大影响力。
中国人对夏的继承与探寻绵延了数千年
三千多年前
周公率众寻找夏朝王都旧迹
周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夏礼如何为历代王朝继承
今天的我们
与三四千年前的夏还有着什么联系
跟随《寻古中国·寻夏记》
第五集《夏礼赓续》
探寻夏对当时中华大地
和后世中国的强大影响力
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的这座夏都
在地下沉睡了3000多年
直到20世纪50年代被人发现
位于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公里的
偃师商城遗址
与夏都的布局
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方正的宫城外廓
排列有序的夯土基址群
明确的功能分区
这一切都展示了商朝人对夏文明的继承
夏之后虽朝代更迭
但历代王朝的都城格局
基本上是二里头夏都城的翻版和放大
△河南偃师商城遗址
2002年,二里头遗址墓葬区
一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的出土
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件绿松石龙形器的形象与蛇无异
但它有两段用白玉雕刻的蝉形玉柱
蛇和蝉在生长过程中
都会蜕去旧的躯壳
并脱颖而出一个更鲜活的生命体
这让夏朝先民产生了无限崇拜
随之将它们捏合起来
赋予其永生和飞天的美好寄托
夏文化中龙的概念或许由此产生
△绿松石龙形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专家认为礼的开端
始于夏朝
牙璋是玉石礼器的一种
早期主要用于山川祭祀
在二里头文化时期
牙璋逐渐成为宫廷礼仪中的礼器
是君臣关系和国家秩序的体现
作为探索夏朝史迹的信物
牙璋是具有说服力的考古实证
二里头文化牙璋在各地的出土
让考古学家们倍感兴奋
在距离洛阳一千多公里的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
仍然能够找到
与二里头遗址惊人相似的同款文物
而且比二里头时期要晚几百年
陶酒器作为二里头文化的重要礼器
在兴盛期北可达燕山
南可到浙江、四川等长江流域
东至大海
西抵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一带
由此可见
以礼为核心的夏文化
强大的生命力和穿透力
那么夏朝的“礼”究竟是什么呢?
夏朝的青铜
除了制造兵器
几乎全部献给了上天和祖先
后世王朝通过
对夏朝青铜礼器的传承与发展
将夏人开创的礼乐制度不断提升为
更加完善的国家政治制度
当青铜文明的钟声轰然响起
夏人还来不及
把他们创造的龙与青铜融为一体
但后人仍对他们创造的礼乐制度
和青铜礼器充满敬意
后继王朝继承了夏朝礼乐制度文化
让夏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传承赓续
在距洛阳200多公里外的
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发现的
窑洞、水井、粮仓、陶器
甚至冶炼青铜的灰渣
都见证着这里曾经发达的文明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
突然出现的四具人类遗骨
让领队崔俊俊敏锐地意识到
这一发现为中国科技考古
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契机
△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
科学家对东下冯遗址
夏人遗骨DNA的测试结果表明
夏人遗骨的基因
与现代中国人的基因
近似度高达90%以上
证明3800年前的夏人
正是今天中国人的祖先
根据夏人遗骨和基因大数据
专家还复原了一位夏朝女性的容貌
三四千年前
无论是东下冯还是二里头
都是我们祖先生存和创造的居所
是让华夏文明萌芽生长的源头
夏的文化
塑造了今天中华民族的性格
有了让后人顶礼膜拜的夏
才会有郁郁乎文哉的周
先民敬天法祖
我们慎终追远
他们宅兹中国
我们安土重迁
12月25日CCTV-1 22:30档
《寻古中国·寻夏记》第五集《夏礼赓续》
让我们踏上沉睡千年的土地
追溯那段神秘绚烂的历史
体验辉煌灿烂的夏文化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