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偃师有个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展厅里有大禹治水雕塑。关于夏朝的故事,咱们就从大禹——夏代第一任君主说起吧。
洛阳偃师有个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展厅里有大禹治水雕塑。关于夏朝的故事,咱们就从大禹——夏代第一任君主说起吧。
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四五千年前的洪水痕迹——禹能当上夏朝开国君主,正是因为其治水有功,万众归心。
谁有能耐,谁当老大
“三皇五帝”时期,河洛先民逐水而居,哪里水草丰茂宜室宜家就往哪里去,哪里能捕到鱼、猎到兔子就在哪里燃鼎“涮火锅”。
那时候,河洛地区有许多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首领是由大伙儿推选出来的,谁德高望重谁当,谁最有能耐谁上。前任老大下台时,会主动将位置让给下一任接班人,史称“禅让”。
大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音同专需)的孙子,正宗的“五帝”后裔。
据《史记》《山海经》等古籍记载,上古时期,河洛流域洪水滔天,尧帝派鲧(音同滚)去治理水患,鲧“窃帝之息壤”,想堵住洪水,孰料越堵越糟糕,九年过去了,洪水仍泛滥不止。
舜帝上台后流放了鲧,让鲧的儿子禹代父治水,将功补过。禹考察山川地形,因地制宜,率领民众疏浚河道,引导伊水、洛水、瀍水、涧水入黄河。
洛龙区李村镇万安山北麓有一个土谷堆,人称“禹宿谷堆”。相传,禹劈开龙门山泄洪后,累倒在伊洛河畔,曾在这个土谷堆上酣然入睡。
最终,禹治水成功,成了人人敬仰的治水英雄。舜很满意,钦定禹为接班人。舜的儿子商均对这个安排不太满意。舜去世后,禹大度地让出位置,避嫌去了阳城。
商均没本事,天下人不服。大伙儿不去朝拜商均,而跑去拥戴大禹:您是治水英雄,我们只认您!
于是,大禹顺应民意,登上君主之位,定都阳城,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爹是英雄,儿子称霸
古阳城遗址位于登封市东南的告成镇,离偃师二里头遗址很近,离洛阳周王城遗址也很近。
告成镇有周公测景台。《史记》记载:夏、商、周“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周代统治者要在“天地之中”建都,周公派人到阳城立土圭,测日影,在河洛腹地营建王城洛邑,这才有了洛阳。
也就是说,偃师二里头与登封阳城地缘密切,夏朝的根据地就在以洛阳为中心的嵩洛地区。
话说大禹定都阳城后,铸九鼎,分九州,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并遵循旧例,指定大功臣伯益为王朝接班人。
伯益又称益,曾辅佐大禹治水、治国,功劳很大。相传,上古奇书《山海经》里的故事素材最初就是由他搜集记录的。
按说,这样的人有资格接大禹的班,可禹的儿子启偏要跟他争一争。
启头顶“英雄之子”的光环,有名望,有手段,有人脉。他很快就搞定伯益,接了老爹的班,成了夏朝第二代君主,人称“夏启”。
自此,夏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
不服就干,决战于甘
夏启单方面打破禅让制,差点儿惹来杀身之祸。
《史记》记载,有扈氏部落认为启夺权篡位不合规矩,公开反叛。夏启举兵讨伐,双方“大战于甘”。
考古学家蔡运章等人推断,“甘之战”的主战场就在洛阳西南郊的甘国故城遗址一带。
史载,“故甘城在洛州河南县西南二十五里”,是诸侯王甘公的封地。甘国有甘山和甘水。《山海经》里说,甘水源于鹿蹄山(今宜阳境内),汇入洛河。
历史上,甘国故城一带发生过数次大战,“甘之战”最著名,打得十分激烈。
夏启发兵前,在甘水旁召开誓师动员大会,斥责有扈氏犯上作乱,声称此战乃替天行道。大战旷日持久,战士们血流成河,战况极其惨烈。
经过生死搏杀,夏启获得最终胜利,坐稳了江山。可见,就算有个厉害的老爹,到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本人的能力。
至于夏朝后来为何迁都斟鄩,夏朝何以为“夏”,咱们下回接着聊。(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