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开明文化论坛在洛阳开幕。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在主旨发言中举例阐释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1日,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开明文化论坛在洛阳开幕。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在主旨发言中举例阐释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国家“十五”至“十四五”科技支撑项目,是迄今为止自然科学学科参与最多的一项大型综合研究项目,参加研究学者多,目前已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王巍说,中华文明究竟何时形成的?是否具有五千年历史?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为何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文明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中华文明有何特点?……这些都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核心问题。
王巍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中国实际出发,以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等都邑性遗址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多个中心性遗址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判断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加强,出现王权和国家。其中,国家出现是进入文明社会最主要的标志,并在考古遗存中得到证实。
王巍说,中华文明是万年奠基,大约1万年前栽培农业出现,定居村落形成;八千年起源,农业初步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社会开始出现分化的端倪;六千年加速,社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大型中心性聚落和规模较大的墓葬开始出现;五千多年进入古国时代,大型都邑性城址和权贵阶层的大墓出现、社会分化显著;四千年王朝建立,夏王朝在中原地区的建立,文明进入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一体化进程,由古国文明向王国文明过渡。这些年的考古发现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郭飞飞 白云飞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