瀍河是一条文化名河,她与黄河、洛河、伊河、涧河等一起,与洛阳城相守相望、相亲相融,共同铸造了源远流长的河洛文化。瀍河是邙山地区最重要的河流,邙山多名峰,万全山为其中一峰,瀍河从西北来,绕山而东南流,形成瀍河中游最美的风景。这里有北宋水北胡氏二园旧址,附近有李煜墓,河南省传统村落刘家寨(今属孟津区朝阳镇)就在万全山。今天,我们走进万全山,开始新的访古之旅。
水北胡氏二园
水北胡氏二园,是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所记北宋洛阳重要名园。李格非,北宋文学家,女词人李清照之父。李格非的妻子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在洛阳的宅园,名为环溪园,位于龙门西山,李格非全家曾在此生活。李格非遍游洛阳名园,著《洛阳名园记》。
《洛阳名园记》云:“水北胡氏二园,相距十许步,在邙山之麓,瀍水经其旁。因岸穿二土室,深百余尺,坚完如埏埴,开轩窗其前,以临水上。水清浅则鸣濑,湍瀑则奔驶,皆可喜也。有亭榭花木,率在二堂之东。凡登览徜徉,俯瞰而峭绝,天授地设,不待人力而巧者,洛阳独有此园耳。”
水北胡氏二园的主人是谁呢?据清代张象山《乡村志异》卷七记载,是胡令仪。胡令仪(公元960年—公元1047年),开封府陈留县人。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以明经中第,历淮南、河北、河东转运使等;晚年,任卫尉少卿分司西京(洛阳),建水北胡氏二园。
水北胡氏二园利用邙山瀍河的自然地形条件,因地制宜挖了两个很大的窑洞,深百余尺,非常坚固。在临瀍河的一面设置一些窗户,可以尽览瀍河秀色。在窑洞边建有亭台楼榭,栽植花木。在窑洞之上的山上,建有“玩月台”,登台四望,伊河、洛河尽收眼底。另外,在绿林松桧藤葛之间,建有“学古庵”,打开窗户,透过林间缝隙向远望去,别有洞天。
经考察,水北胡氏二园在万全山东南麓、瀍河西北之滨,遗留的两个窑洞,虽有部分坍塌,仍能看到古代旧貌,现为河南省传统村落刘家寨重点保护的古窑院。
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胡令仪在水北胡氏二园去世,葬于万全山南麓。
瀍河西侧李煜墓
在万全山南麓、瀍河西侧有北宋古墓群,是邙山陵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邙山陵墓群,是中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0公里,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在万全山北宋古墓群中,最重要的是李煜墓。李煜(公元937年—公元978年),南唐末代君主,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南唐(公元937年—公元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传三世,即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享国38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
李煜原名李从嘉,中主李璟第六子,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因貌有奇表而遭太子李弘冀猜忌。为避祸,他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
太子李弘冀病逝后,李从嘉被立为太子。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去世,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奉献岁贡,以保平安。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宋军大举征南唐。次年,李煜兵败投降被俘,并被押送至汴京。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月七日,李煜在汴京去世,追封吴王。不久,李煜的妻子小周后亦卒。十月,李煜夫妇被以王礼葬于洛阳北邙之万全山南麓。
李煜多才艺,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些名句,是一代亡国之君的内心独白,也是一代江南才子、“千古词帝”留下的千古绝唱。
万全山中刘家寨
刘家寨,是明初形成的村寨,控万全山、瀍河而建,古称万全寨。寨子三面环水,一面临崖,形成天然的城池。寨子中有一条南北大街,街两头是南北寨门,南门名叫望京门,北门名叫观澜门。
街西的院子,都是四进院,目前还保留了8个大院,青砖黛瓦,古楼高墙,幽幽厅廊,属明清建筑。最后一进院是窑院,在山崖上开的靠山窑。街东的院子,临街的第一进院与街西的临街院相同,但是其他院落,根据地势一直延续到瀍河边,一般是开凿的各种窑洞,与临街的院落形成一体。
刘家寨之东的瀍河上,有一座石桥,通往东岸的一个村落,这里是由地坑院组成的村寨,称东刘家寨,又称瀍东寨。东刘家寨,晚清洛阳籍翰林林东郊曾在此小住,他写的《瀍东访友》云:“寻幽人境外,花木启田园。小隐三弓屋,团居一姓村。近山多药市,旁舍辟蔬园。林下饶清趣,蘅芜绿到门。”这里的“三弓屋”,指世代居住的老窑院。
刘家寨处于洛阳到黄河赤河滩渡口的中枢,这里是商业重镇,商业的繁荣促使了文化的繁荣,古代出了很多文化名人,最著名的是刘阁老,即明朝宰相刘健。
刘健于明宣宗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二月八日出生于刘家寨,父亲刘亮,官至三原教谕,有学问品行。他少年时就端正持重,曾跟随著名理学家薛瑄读书。明英宗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刘健进士及第,授任翰林院编修。他先后为官于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为四朝元老。刘健入阁19年,任首辅8年,是“弘治中兴”的名臣。
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刘健受宦官刘瑾等人的诬陷,被列为“奸党”之首,削职为民。刘健回到刘家寨,以著书教学为业,建万全山书院。
刘瑾被诛杀后,刘健被平反昭雪,但未再出仕。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十一月六日,刘健在刘家寨逝世。明世宗赠刘健太师,谥文靖,葬于洛阳城东唐寺门村之西北。清末,由于汴洛铁路的修建,其墓被迁至洛阳城西南的魏屯村南,后人又在墓园旁边建立了刘阁老纪念馆,位置在今洛龙区洛宜路与学子街交叉口附近。
瀍河之滨万全山,过去的繁华,消失在历史的天空,留下的是古老的记忆和一声深深的叹息!(郑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