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在洛阳农林科学院国家牡丹芍药种质资源库,青年科研人员冀含乐正手拿剪刀,采集依然鲜嫩的牡丹叶片。“就凭着几片叶子,我们就能提取这株牡丹的DNA,并对目的基因进行定量分析。”她说。
9日,在洛阳农林科学院国家牡丹芍药种质资源库,青年科研人员冀含乐正手拿剪刀,采集依然鲜嫩的牡丹叶片。“就凭着几片叶子,我们就能提取这株牡丹的DNA,并对目的基因进行定量分析。”她说。
冀含乐今年34岁,2014年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便来到洛阳农林科学院工作。8年时间,她已经在牡丹新品种选育尤其是在牡丹分子育种方面,取得不俗业绩。
冀含乐介绍,牡丹有九大色系十大花型,花色品种繁多,有着庞大的基因库,通常培育一个牡丹新品种,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
“育种就像生孩子一样,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个新品种的诞生往往需要漫长的等待。”冀含乐说,牡丹育种要先要找到优质的牡丹父本、母本,待到花期时,再进行异花授粉。如果杂交成功,种子成熟后就可以采集并适时栽种。种子出苗后,三至四年后才能陆续开花。如果在育种圃内发现好的变异单株,离成功就近了一步。之后需要做好标记,连续两至三年观察记录下开花年份、日期、花色、花型、花径、开花量等数据,这还仅是初选。此后,再经复选、决选,优中选优,最后选定的品种再经过2年观察记录,证明其各种优良性状稳定、群体观赏性效果良好后,才可以邀请专家评选鉴定。
“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我们现在的经验和技术都是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积累形成的。”冀含乐说,早期牡丹育种有点“乱点鸳鸯谱”的感觉,科研人员往往是抱着美好的希冀进行实验,但不同牡丹品种之间亲和力也有所不同,性状优秀的牡丹父本和母本有可能出现“不孕不育”,无法成功结籽。
如今,牡丹基因组已经被破译,育种也已经进入分子时代,“定制”牡丹成为可能。在牡丹新品种火炬之光的育种过程中,冀含乐就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成功挖掘到控制花茎发育的基因,在缩短育种周期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育种的可确定性。事实证明,火炬之光的性状完全符合冀含乐之前的预测,它花茎粗壮,枝长而直,特别适合作为鲜切花进行种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搞科研就是要创新。”作为一名一线科研工作者,冀含乐表示,她将在丰富牡丹花色、延长牡丹花期以及专用型牡丹培育等方面不断努力,让分子育种在“定制”牡丹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让洛阳牡丹花开更艳,更好助力洛阳牡丹产业发展。(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飞飞 通讯员 徐培枳 文/图)
|